四川达州通川:创新打造慈善街区 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9月4日,以“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通川区慈善街区开街仪式在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凤西街道新锦社区和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同步启动,标志着全区首批慈善街区正式投入运营。活动现场人流如织,洋溢着热烈而温暖的公益氛围。
在马房坝社区,开街仪式在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中拉开序幕。早餐店、饮品摊、爱心超市、便民理发等一批融入慈善理念的摊位整齐排列,吸引众多居民驻足和消费。
“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儿买早餐,现在知道每笔消费还有一小部分捐给社区慈善基金,感觉吃得更暖心。”家住马房坝社区的居民孟女士告诉记者,“慈善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签承诺书的时候,我们就商量好了,哪怕每月少赚一点,也要把这份爱心坚持下来。”经营煎饼铺的王先生是首批签约商户之一。他表示,参与慈善街区建设不仅没增加负担,反而因社区集体公益行动带来了更多客源和信任感。
据介绍,该慈善街区在筹建过程中,通过深入走访200余户居民,精准把握群众在便民服务和邻里互助方面的实际需求,广泛动员商户参与共建。在区民政局的政策指导与街道办事处的资源协调下,最终打造出集便民服务、就业帮扶和公益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慈善平台。
所有入驻商户均签署《慈善共建承诺书》,承诺每月捐出营业额的1%注入社区慈善基金,定向用于帮扶困境老年人;理发店每月安排一天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义剪服务。这些承诺均登记造册,并定期向社会公开执行情况,确保慈善行为透明、可信、可持续。
“我们将持续扮演好‘服务员’角色,不断优化慈善街区的运营机制,让商户安心参与、居民放心受益。”康春霞说。
在凤西街道新锦社区,慈善街区同样迎来了火爆的开街场面。新锦社区党委书记李建军表示:“通过慈善街区这个实体平台,我们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慈善‘一时一地’的局限,让善意在邻里间自然流动。”
通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街区建设是该区拓展基层慈善体系、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创新。下一步,将在总结首批街区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并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提升资源对接效率和慈善资金使用透明度。
(供稿 通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