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稻谷飘香鳖满塘 共生模式促振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达州市达川区:稻谷飘香鳖满塘 共生模式促振兴

2025-08-29 11:5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秋时节,达川区的特色稻田迎来丰收季。金黄的稻谷颗粒饱满、喜获丰产;与此同时,稻田里养殖的中华鳖肥硕鲜活、长势喜人。通过“稻渔共生、稻鳖共养”新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从理念变为现实。

走进达川区罐子镇碉楼村,金黄的稻田如同一片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村民们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收割,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与机械化收割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稻只能人工收割,因为在这片稻田里,还生长着另一种致富法宝——中华鳖。如今,这里第一批中华鳖已经长大可以打捞了。而这些中华鳖的生长,与稻田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密码”。

达川区罐子镇碉楼村党总支书记吴桂锋:我们的稻田九成用来种水稻,一成用来养中华鳖,中华鳖可以捕食福寿螺等有害生物、疏松土壤,减少水稻病害;其粪便又能滋养水稻根系,形成“天然循环”。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更达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中华鳖是一种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水产类滋补营养品,肉质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等矿物质。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却是“富甲一方”的宝贝。经过与中华鳖共同生产的水稻,品质和价格也可以实现翻番。

达川区罐子镇碉楼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吴三洪:今年我们种植的有机稻米有六十几亩,可以产大米1万多斤,按市场价有机大米10块钱1斤计算的话,我们的产值有十几万元。另外,我们养的成熟稻鳖可以上市销售的有1000多斤,普通的120元/斤,3斤以上的就可以达到140元/斤,产值有二十几万元。现有的种养结合,比以前光种稻田效益翻了三四倍。

达川区罐子镇党委副书记李皓:未来,我们将持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力争打响罐子生态渔业品牌,以稻田生态景观为核心,打造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区,大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达川区罐子镇锚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引入“稻田+中华鳖+小龙虾+鱼”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高标准农田中精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保水性强的区域,通过在稻田外圈开挖鱼凼、加固田埂等改造,为中华鳖、小龙虾和鱼类创造适宜栖息环境。依托“边行效应”,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构建起“稻-鳖-虾-鱼”共生系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稻”路。(供稿 达州市委宣传部 达州融媒)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