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以“林”为笔 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旺苍县:以“林”为笔 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2025-08-28 17:1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眼下,水磨镇正在逐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逐渐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林业生态高水平安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一地生“三金”,绿林变“银行”拓宽富民路

“我这片林子流转了,每亩每年稳稳当当有700元的流转金,以后还有采伐分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水磨镇广福村的陈大爷指着眼前的郁郁葱葱,笑容满面。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规范的“两级流转”机制,将林农分散的林地资源整合运营,让闲置青山释放出第一笔“流转金”。

现在我在自家林地干活,反变成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工人,除草、种植、管护,一天能挣不少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挣钱持家两不误!”陈大爷的满足,道出了项目带来的第二笔“务工金”。它实现了村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出村”,有效破解了留守与增收难题。

而最令人期待的,是未来的第三笔“生态金”。通过科学抚育,待林木成材后,村民还可共享大径级木材收益分成。如今的绿色投入,正持续转化为未来可观的生态反哺,这片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百姓离不开的“绿色银行”。

做实“林”文章,产业融合书写“两山”答卷

水磨镇做活“储备林+”文章,运好改革“起笔”,通过林地“两级流转”,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产业“承接”,科学抚育改培出“标准林地”,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复合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中药材基地,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生态林业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磨镇弹好振兴“合奏曲”。推行“林地流转+采伐分成+就近务工”模式,激活周边富余劳动力。仅广福村“大径级木材+林药”示范基地,就带动200余名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绿色新动能。

依托森林凉资源,引爆康养旅游“热”经济

随着现代都市人对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林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在绿意盎然的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一座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康养旅游于一体的度假区正吸引着四方游客。

“我们从成都过来,约上三五好友住在山间民宿,开启一场乡村旅行……”8月20日,在位于水磨镇春笋村马家坪民宿,杨先生正和朋友们在小木屋里享受下午茶,体验着他向往已久的慢生活。

“我们依托金场坝林场,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利用森林木屋与山间自然美景相融合的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受到游客喜爱。

近年来,水磨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及特色资源文化,做好“绿水青山”文章,依托大水磨镇古镇及三山一站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努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心新布局,为游客提供了身心放松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