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科技赋能 山区桥梁智能建造新突破——汉广扩容LJ7党支部智能施工平台试验成功纪实
8月22日上午,四川广元荣山镇高坑村深处,汉广扩容高速公路LJ7标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随着汉广扩容LJ7党支部总工程师一声令下,一套蓝色智能装备在桥墩间缓缓启动,多组液压爬升器交替伸缩,平台在AI控制系统指挥下平稳转移,30分钟后精准完成两个盖梁工位的毫米级对接安装。这场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首套山区桥梁盖(系)梁智能一体化施工平台正式投入应用。
科技攻坚:破解山区桥梁建造世界难题
“传统山区桥梁施工就像‘悬崖上跳芭蕾’,大型设备进不来、高空作业风险大、复杂地形效率低。”汉广扩容LJ7党支部支部委员、总工程师徐林指着陡峭的山体介绍。现场可见,该平台采用“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设计,整机重量仅4.9吨,单个爬升器有效顶升超10吨、悬挂能力超40吨,爬升速度可达到0.4m/min,极大提升施工效率,推动山区桥梁施工从“人海战术”迈向“智能建造”。
技术攻关组组长、常务副经理宋黎明回忆攻关历程:其一是团队创新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控制,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施工数据,实现了从传统人工作业向智能一体化操作的重大转变;其二是采用智能感知系统和自适应结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载荷数据,可翻转底模横梁实现1.4-2.0米墩柱直径自动适配;其三是平台装配式盖(系)梁通过底模横梁自动控制翻转,可实现快速安装、拆卸,大幅度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提升安全系数。
广元市国资委相关同志现场观摩后表示:“根据试验数据显示,该盖(系)梁智能一体化施工平台在两个盖梁位置间移动、到位、精调,整个过程完成仅需半个小时,将显著提升山区桥梁施工效率与质量,助力汉广扩容高速早日通车。”
红色引擎:“五好”党支部领航智能建造
在汉广扩容LJ7党支部党支部会议室墙上,“五好”党支部创建目标格外醒目。党支部书记邓泽旭翻开工作日志: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四川省委关于深化企地党建共建的相关部署要求,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党建+六个融合”的工作模式。”
清晨6点,党支部党员技术员缪鹏已开始巡检平台液压系统;午间技术研讨会上,工程科科长冯江正演示最新优化的AI算法;深夜11点,党员民兵排仍在演练设备应急抢险流程……“六个融合”,即“党建+安全生产、+科研创新、+智安防控、+人才赋能、+难题清障、+军地联建”,这也是响应广元市委“把党支部建在党支部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的具体要求。
正基于此,支部创新实践取得诸多成效。科研创新方面,累计攻克技术难题23项,完成集团A类科研课题2项,获专利14项,QC成果斩获省一等奖;生产攻坚方面,翁家山隧道单日掘进创4.8米纪录(Ⅳ级围岩),南河1号特大桥单次优质浇筑845立方米,“4桥1.5隧”关键工序优良率达100%;安全生产方面,与利州区人武部、荣山镇机关党支部等共建共管,全年预警隐患132次,保持“安全责任零事故”,获评“平安广元”称号。
创新启示:红色基因赋能硬软实力双提升
截至2025年8月,党支部实现:经济效益产值超额完成19.8%,节约成本2300万元;社会效益带动沿线发展民宿21家,培训产业工人56名;品牌形象方面被《经济日报》《四川新闻联播》《四川交通广播》等主流媒体报道12次,荣获桥梁分公司“优秀党支部经理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14项。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汉广扩容LJ7党支部这个案例,充分诠释了省委、市委‘党建工作要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共同要求,其相关经验值得在全省交通系统推广落实。”
从智能施工平台的“科技蓝”到党建领航的“党旗红”,汉广扩容LJ7党支部山区桥梁盖(系)梁智能一体化施工平台试验成功,诠释了“抓好党建就是抓出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未来,交建集团将持续深化“智能建造+党建融合”的新模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以创新实践持续书写交通强国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