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火眼金睛”智破癌症迷局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火眼金睛”智破癌症迷局

2025-08-27 13:4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一位72岁患者因牙龈肿痛前往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胸部CT意外发现左肺下叶占位伴钙化灶,口腔科立即联系心胸血管外科会诊。

心胸血管外科陈均副主任团队凭借“医学侦探”般的敏锐洞察力,在看似良性的钙化病灶中发现三大致命疑点:中心钙化周围包裹异常软组织;病灶呈现不典型生长特征;长毛刺周围存在短毛刺,分叶征。

多学科会诊 独创“阶梯式手术方案”

鉴于以上疑点,治疗团队一致认为解剖位置存在恶性肿瘤征兆。

陈均副主任,郑实谊主治医师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集中全院专家攻克难题,破解“钙化伪装”。多学科专家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独创的“阶梯式手术方案”:精准肺段切除+实时冰冻病理+必要时扩大切除。

医患同心破难题

敲定方案后,治疗团队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释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逐步打消了家属心中的犹豫。从对治疗方案的迟疑,到对医护人员专业能力的认可,到最后对整个治疗团队产生坚定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建立,不仅为后续治疗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患者在对抗疾病的道路上感受到了来自医务人员的温暖与力量。

手术团队精准定位,小心翼翼在患者病变区域切取部分组织,快速送至病理科以确定病变组织的良恶性。病理科医技人员分秒必争,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30分钟内揭开了左肺下叶钙化灶里暗藏的真相——浸润性腺癌。得知这一关键病理检验结果后,手术团队当机立断,按照手术方案有条不紊地完成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将恶性肿瘤彻底扼杀在萌芽阶段。

“医生们的‘火眼金睛’救了父亲一命!那个‘钙化灶’差点骗过了所有人……”患者家属万分感激道。

在这场与隐匿于钙化灶中的癌症的较量里,医务人员的严谨细致、多学科的高效联动与快速响应、患者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共同构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为患者解决了“大麻烦”。

肺癌在中国是发病率与死亡率双高的“头号肿瘤”。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肺腺癌、肺鳞癌、肥大细胞癌。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约35%~40%。这种癌症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癌细胞会形成腺体(一种具有分泌功能的结构)或腺样结构,故称为肺腺癌。

早期的肺腺癌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 X线或肺CT的筛查中才被发现,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生长比较缓慢。然而,肺腺癌的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果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可能取得相对较好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治愈。但如果是晚期的肺腺癌,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病情通常较重,生存期较短。有数据显示,少数患者生存期仅有数月。患者进展至晚期可出现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极为关键。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