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医者薪火相传 仁心仁术守护生命---记广安区人民医院2025年中国医师节大会从业心得分享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代医者薪火相传 仁心仁术守护生命---记广安区人民医院2025年中国医师节大会从业心得分享

2025-08-21 14:4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代代医者接力守护,铸就了广安区人民医院医院“厚德精业”的精神底色。从广安区中医院那座略显老旧的四合院,到如今矗立的现代化“三乙”综合医院,岁月带来的不只是变迁,更是区医人用青春与坚守织就的“生命守护网”。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广安区人民医院在附属楼4楼多功能厅召开医师节大会。会上,70年代的心内科主任医师熊莉娟、80年代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何耀、90年代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何霜,以自身的从业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广安区人民医院工作以来的成长点滴和心得体会。青丝到白发的坚守、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的成长、立志传承老一辈敬业精神的决心,共同铸就了医院“厚德精业”的精神底色。

70年代:熊莉娟——从青涩医学生到“生命守护者”,见证医院蝶变的25个年头。

当年,熊莉娟揣着派遣证走进老旧的区中医院四合院,失落与彷徨萦绕心头。25年后,她已是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望着医院新住院楼的现代化病房,她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医院蜕变带来的激动。2000年在妇产科轮转,她首次独立接生遇胎儿肩难产,掌心冒汗、后背湿透,却死死按住产妇耻骨上方,凭记忆托举胎儿后肩,婴儿啼哭时,才发现嘴唇被咬出血——这双手,自此懂了“既是刀刃也是盾牌”。2002年夏夜,她任住院总时,患者反复发阿斯综合征,每小时一次胸外按压与除颤,停电后守着听诊器到天亮,患者一句“谢谢”,让她明了“医生价值在于竭尽全力”。2017年,肺癌晚期老人一句“是不是见不到你了”,让她攥着老人的手泪目,读懂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2023年,见年轻医生手绘用药图,她想起前辈教导,深知“仁心比设备更需传承”。

80年代:何耀——神经介入“拓荒者”,以协作续写精医篇章。

两年前,由人才引进来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何耀,站在医院空荡荡的介入导管室,既盼开展神经介入工作,又怕辜负期待。在筹备手术时,院领导听完他不成熟的计划,竟牵头协调设备、场地与培训,为项目搭起框架。首台独立颅外血管介入手术,他握导丝的手发颤,护士“导管好了”、麻醉师“血压稳”的轻声安抚,让他定心完成操作。如今年近 500台手术的背后,是急诊科开绿色通道、检验科快速出结果、设备科备齐器械的环环相扣;是泌尿外科前辈深夜研病例、心内科专家远程赶回来救病患的精神激励。他常对后辈说:“累到直不起腰时,看患者从不能说话到说‘谢谢’,所有辛苦都值了!”

90年代:何霜——呼吸领域“新兵”,以初心接过传承火炬。

入职两年的何霜,初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书本与实践的差距让她惶恐,却在科室浓厚学术氛围与前辈带教中快速扎根。从学写病历到掌握支气管镜三级操作,她记着首次操作的笨拙,也难忘独立为反复咳血患者明确诊断、为气道阻塞患者解除痛苦时的满足。她渐渐懂了,面对呼吸慢病患者,要“治病更疗心”;守护生命“呼吸线”,靠的是上级医师指导和运筹、同事的配合、护士护理的团队力量。如今的她,渴望早日从“跟跑者”变“并跑者”,接稳前辈的接力棒。

这场三代医者共话职业成长的分享会,既是个人成长史,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微缩影像。从熊莉娟时代的“徒手守护”到何耀时代的“精准介入”,再到何霜时代的“青年接力”,医院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医者们“厚德”的坚守与“精业”的追求。三代医者以生命赴使命,用岁月写忠诚。从四合院到现代化医院,从经验诊疗到精准医疗,变的是设备与环境,不变的是“厚德精业”的精神传承,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担当。正如医院党委书记王月成在总结讲话中所言:三代医者的这份接力,是医院发展的根基,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未来,必将有更多医者接过这根火炬,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我们要以“三乙”复审与“三甲”创建为契机,让“厚德精业”的光芒照亮更多生命,共同为“健康广安”目标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供稿方:广安区人民医院 曹文芳 李欣蔚)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