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两小时:成都京东方医院团队精准拆除“血管炸弹”
2025年8月11日中午,成都京东方医院杂交手术室的指示灯熄灭。主刀医师乔军选摘下口罩时,额角汗珠已浸透手术帽——这场历时2小时18分钟的手术,让50岁的陈先生(化名)从B型主动脉夹层的死亡边缘被拉回。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显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硬核实力。
致命警报:高血压引爆“血管炸弹”
陈先生的险情始于撕裂性胸痛。作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血压长期失控最终诱发B型主动脉夹层——这一被称为“人体炸弹”的病,意味着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真腔涌入假腔,随时可能破裂致命。术前检查显示,他的降主动脉有两处破口,紧邻关键血管,一旦累及分支,可能引发脑梗死或猝死。
“患者入院时血压飙升,主动脉壁因长期高血压变得脆弱如薄纸。”心脏大血管外科乔军选主任坦言,这种复杂病例属高难度四级手术,对团队技术和协作效率是极大考验。
杂交手术室里的协同“拆弹”
面对生死竞速,医院启动融合介入与外科优势的杂交手术室,多学科协作的精准手术展开。
麻醉医师董蜀华、杨润林率先出手,全身麻醉下将血压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为手术创造稳定“血管环境”。随后,手术团队兵分两路:乔军选带领助手胡勇、张锴悦在右侧腹股沟切开几厘米小口,游离血管后精准穿刺置管,作为主通道;同时左侧动脉穿刺建立辅助通道。这种“双动脉入路”像装了“双保险”,既稳定支架输送,又能实时监测精确定位。
造影环节考验团队“火眼金睛”。特制导管进入血管后,以合适速度推注造影剂,在影像技术下,两处破口清晰显现,胸降主动脉夹层真腔被精确锁定,最关键的导丝操作,团队应用超滑导丝配合导管,在锁定的真腔内小心谨慎穿行,耗时近20分钟,建立起从腿部到胸部夹层病变的“生命轨道”。这动作如“钢丝行走”,稍偏就可能血管穿孔,一旦误进假腔,将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团队默契配合:助手紧盯屏幕报数据,主刀微调角度,每个动作精准到毫米。
支架释放是"临门一脚",当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沿输送鞘送至关键位置,团队多角度造影确认,确保既封破口又不影响分支血流。随着支架缓慢释放,造影显示破口完美封堵,血管通畅,全程出血量仅20毫升,无需输血——手术过程堪称完美。
团队力量:从术间到幕后的无缝衔接
这场高难度手术的成功,背后是整个医疗体系高效运转。术前,重症医学科稳定患者体征,影像科精准定位;术中,护士递器械、调设备一气呵成;术后,麻醉团队平稳拔管,ICU医护备好设备确保安全转运。
“急危重疾病的救治充分体现大型三级医院团队协作的优势。”乔军选主任说,“特别是主动脉夹层,从团队技术到硬件设备,从多学科协作到手术流程,每个环都不能掉链子。”
目前,陈先生已痊愈,准备出院,科室为患者制定严格的复查计划,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其实这么危险的疾病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做好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很多突发疾病的发生,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展现了医院在复杂血管疾病治疗的技术实力,更诠释"团队作战"的医者担当——精准医疗遇默契协作,便有了战胜死神的底气。
(供稿方:成都京东方医院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