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壁球运动热浪翻涌:世运会余温未散,巡回赛又添薪火
随着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这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不仅为大家留下了精彩的赛事记忆,更在蓉城掀起了澎湃的全民健身热潮,并让越来越多的小众运动走向大众生活。
8月18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壁球巡回赛(成都站)在成都高新区环球中心环宇壁球俱乐部(以下简称“环宇壁球”)挥拍开赛。国家队的年轻选手们齐聚于此,以高超的技艺和昂扬的斗志,为依然弥漫着运动热情的成都,再添一把壁球运动的青春热浪。当天,记者走进这个活力四射的赛场,现场感受了这项新兴运动在成都蓬勃发展的独特魅力。
环宇壁球俱乐部
从“冷门”到“热土”:
世运与入奥点燃火种,专业力量加速汇聚
“2025年中国壁球巡回赛(成都站)首次落户四川,对四川爱好壁球的人来说,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环宇壁球运营总监黄杰华在接受采访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更难得的是,这次国家队的年轻主力队员都到场参赛,整个赛事的竞技水平和氛围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成都地区专业壁球俱乐部的先行者之一,环宇壁球自2022年开业以来,已成功承办了成都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世界运动会项目推广组壁球比赛、2024年全国壁球俱乐部联赛常规赛(成都站)、2024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壁球比赛(成都站)等多场重要赛事。
黄杰华不仅是组织者,更是成都壁球运动升温轨迹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她感慨道:“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壁球确定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及在成都世运会上的精彩亮相,这项运动的吸引力显著提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参与者数量激增,这次成都世运会期间,就有许多被赛事吸引的志愿者和观众专程来我们俱乐部体验。”
前来俱乐部咨询体验的人数激增
创办环宇壁球的初衷,正源于创始团队一段深切的亲身经历——当时,由于成都缺乏专业的壁球场地,创始人周飞每周都不得不带着热爱壁球的孩子去重庆训练,这段奔波之苦,最终化作了在成都打造专业壁球平台的决心。而壁球运动本身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则是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关键。
黄杰华生动地形容打壁球“很容易‘上头’。”她分析说,与网球相比,壁球上手更快,对绝对力量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反应速度和精准控制。“这种特点特别契合亚洲人的体质优势。世界壁球女子排名长期占据榜首的马来西亚传奇选手妮科·大卫(Nicol Ann David),虽然身材娇小,但凭借超凡的灵活性和闪电般的反应速度,称霸球坛。”
壁球,这项通常在封闭式场地内由两人进行的竞技运动,规则简洁而富有策略性:参与者需用球拍将球击打到前墙,迫使对手无法在球落地弹跳两次前成功回击;若球在对手区域弹跳两次后才被回击上墙,则失分。目前,全球开展壁球运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3个,而壁球成功入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项目,无疑为这项运动的全球推广注入了最强动力。
记者在环宇壁球现场看到,上午10点半,场馆内的标准场地已全部满员。场地上,既有身着专业装备的运动员在进行节奏紧凑、攻防转换极快的高强度对抗训练,球拍击球的清脆声响回荡在场馆内;也有不少初次尝试的市民,在专业教练的耐心指导下,从握拍姿势、挥拍动作开始学习,脸上写满了新奇与专注。
“以前总觉得壁球是项挺小众的运动,离生活很远。”一位在成都高新区工作的王女士边擦汗边告诉记者,“但看了成都世运会上壁球选手们敏捷的身手和激烈的对抗,就特别好奇,想来试试。没想到打起来这么畅快,特别解压!”
赛事井喷、青训崛起:
壁球成为都市时尚新宠,产业生态渐成
这股席卷而来的壁球热潮,在环宇壁球的会员数据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证:目前俱乐部有500多名活跃注册会员,成人与青少年比例均衡,各占一半,其中最小的学员年仅6岁。尤为可喜的是,青训体系已开始结出硕果,俱乐部培养的学员开始崭露头角,征战全国各级赛事。
身着专业装备的运动员在进行训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壁球赛事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黄杰华说,“每个月几乎都有比赛,为选手们提供了丰富的锻炼平台。”环宇壁球也深度参与其中,继今年5月成功承办全国U系列赛(成都站)后,此次又迎来了中国壁球巡回赛在四川的“首秀”——这项国内顶尖巡回赛事此前仅在上海举办。
本次成都站赛事可谓是“含金量”十足:它不仅是国内高水平赛事,更获得了PSA(世界职业壁球协会)的认证,这意味着参赛选手有机会获得宝贵的国际积分和赛事奖金。
“壁球这类技巧性强、对灵敏度和策略要求高的小球运动,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点。”黄杰华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它拥有像羽毛球项目一样的巨大发展潜力。”
这股信心源于现实:近一个月预约量激增,每天都有咨询电话打来,高峰时段更是一“场”难求;成都世运会结束后,前来俱乐部咨询体验的人数激增,其中年轻白领、大学生群体尤为突出。壁球正与攀岩、飞盘等运动一起,成为都市青年追求健康与时尚的新宠。
壁球的吸引力是多维度且独特的。电子科技大学23岁的志愿者罗恩玲刚接触壁球时就被深深吸引:“它有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就是可以‘一个人战斗’。即使没有对手,也能对着墙练习、挥汗如雨,享受运动的纯粹乐趣。”她初次体验不到十分钟就已大汗淋漓,直呼运动效率超高。
而对于已坚持训练两年多的11岁小将周凡捷来说,壁球的魅力在于它“既考智慧又考力量”的双重挑战:“你需要调动全身的体能去奔跑、击球,同时更要动脑筋,精心设计球的路线和落点,‘算计’着让对手接不到球。每次得分都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战术执行,特别有成就感。”这种对心智的极佳磨炼,正是壁球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核心魅力。
从社区角落迈向奥运舞台:
壁球运动在成都书写新篇章
黄杰华总结了壁球运动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场地灵活高效,如成都世运会的壁球馆即为可快速搭建的临时场馆,PSA顶级赛事更常选择在埃及金字塔、纽约中央车站等世界地标前举行,极具观赏性;运动效率奇高,单位时间内热量消耗巨大,据称一小时高强度壁球运动消耗的热量可达网球的三倍;适用人群广泛,支持单打或双打,对抗强度可灵活调节,适合不同年龄和体能水平;发展体系清晰完整,从业余爱好、青少年培训到职业联赛与国际大赛,上升通道明确。她形象地将壁球比喻为“运动中的国际象棋”,完美融合了体力对抗的激情与脑力博弈的深度。
市民在体验学习壁球运动
此次参加巡回赛的19岁国家集训队队员成凌璐,其运动生涯的转型颇具代表性。她就读于天津体育学院,原是一名天津羽毛球运动员,去年凭借出色的运动天赋和潜力,通过选拔进入壁球国字号队伍。
对比两项运动,成凌璐深有体会:“壁球基本没有羽毛球中常见的跳跃扣杀,更多的是低重心的快速跨步跑动和急停转向,对下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要求极高。同时,它对预判对手意图、思考球的线路选择以及对球弹墙角度和速度的精准意识要求,比羽毛球更为复杂和精细。”在成都参赛训练期间,她也强烈感受到成都浓厚的壁球氛围,“这里的场地条件、参与热情和赛事活动都非常丰富。”
乘着成都世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紧抓壁球入奥的历史性机遇,成都的壁球热潮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成都高新区作为多项壁球赛事的承办地,在赛事组织、场地运营等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国内壁球赛事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升级,本土选手拥有了更多在“家门口”与高手过招、提升竞技水平的机会。
展望未来,黄杰华表示,俱乐部将在巩固青训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成人壁球培训与社群运营,积极与企业、社区合作推广,“让这项充满智慧、活力与时尚感的运动,真正走进更多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而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热土上,像少年周凡捷那样,怀揣着“全国冠军、国家队一员、奥运会奖牌得主”梦想的壁球种子,正沐浴着阳光雨露,悄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静待绽放于更广阔的舞台。壁球的未来,在成都,正书写着充满希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