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548公里的顶梁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离家548公里的顶梁柱

2025-08-19 14:06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七月,晨雾还没散尽,山间清风带来些许凉意。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企业管理科副科长邱羽早早来到职工食堂,一通548公里外的电话突然响起。

“小羽,手机来电没声音了!”母亲慌张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这样的电话,邱羽早已习以为常。从宜宾复烤厂到德昌复烤厂,异地提拔3个多月以来,家人的牵挂与家庭责任常常通过电话那端传递过来,母亲的手机失灵、父亲的快递退件、妻子找不到汽车油箱盖开关,这类琐事沟通已融入邱羽的日常生活。

“两副重担一肩挑,步步踏实路自遥。”临行前,父亲邱康明的这句嘱托,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邱羽心里。既要在548公里外挑起顶梁柱的担子,又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负组织的信任与重托,“连轴转”成了这名新晋干部的日常。

儿子邱思程的作业辅导一直是他在管,如今只能通过屏幕“云上”教。刚刚忙完物资采购招标挂网工作,又马不停蹄评审精益课题成果。邱羽腾出晚上时间,对着手机里的错题演算解答方法,宿舍书桌上垒起了几十张写满算式的草稿纸。

邱羽说,新岗位的物资采购、企业管理等工作,同样是需要拆解的新题型。凉山建立了区域联合采购,不同类别的采购项目更多、协调对象更多元化。为尽快融入新工作,邱羽主动梳理采购操作指南,厘清采购方式、采购流程、审批权限等规范,将知识积累与融入集体结合起来。“我正从听懂同事们的日常方言学起,慢慢掌握几句凉山话,拉近彼此距离。”邱羽说道。

“作为管理人员,我不仅要懂‘怎么买’,更要懂‘为什么买’‘如何优化买’”。德昌复烤厂信息设备维护项目是按年包干计价,为更好精准的按需测算,邱羽与原来在德昌复烤厂从事物资采购工作,提拔为会理复烤厂办公室副主任的康虹一同沟通想办法,采用按服务项目和次数精确计费模式,将计时制转为计件制,在提升质效的同时,把人的交流用在了事的融合上。

原单位的一些好做法带来了,新单位的好流程也吸纳了。邱羽逐渐感受到干部交流带来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正向价值。起初,得知自己即将离家迈入新的岗位,邱羽也曾百感交集。他与前期到会东复烤厂交流任职的同事申清云电话交流。申清云告诉他,当初一个人离家到会东复烤厂,面对陌生环境、陌生岗位,既担心工作干不好也怕同事关系处不好。“越怕干不好越要干,只有了解自身短板与不足,才能进步和成长。”一年不到的时间,申清云不仅得到客户和同事的认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烟叶分级三级资格考试,还获得了四川省局(公司)数创大赛条线第六名的成绩,成长为一线后备干部“生力军”。

在四川烟叶复烤公司,越来越多年轻同志像邱羽、申清云一样从“被动交流”转为“主动请缨”。公司建立了跨区域、跨单位、跨部门交流,多岗位、多地域锻炼的干部选拔机制,“一人一表一档案”跟踪评价干部。“干部交流是通过人的融合,带动思想、文化、作风全方位融合,让干部职工在多元环境中协作共事,推动企业‘一盘棋’发展。”公司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王萍说。

(供稿方:德昌复烤厂 廖竞杰)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