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营山:司法为民暖人心
灵鹫镇牌坊村水稻机收现场。文剑摄
今年,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法治宣传小分队,走进校园举办法治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赴乡村、企业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新一轮普法宣传热潮正在城乡大地掀起,这是营山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营山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推进社区矫正监管智慧化,积极打造“法援惠民生”品牌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前不久,县司法局联合县工商联在营山经开区举办2025年第二期“惠企服务大讲堂”活动。四川元绪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企业合规事务部部长刘丹律师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展开讲解,重点剖析了该法对于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核心条款及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法律条款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操作指南。
在互动环节,县司法局邀请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康伟民、冉未律师参与,聚焦企业重点关注的财税风险、合同管理、劳动人事方面进行“把脉问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风险防范建议。
“通过法治‘充电’,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意识。”民营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
7月9日,县司法局组织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熊红明、高斌律师来到位于营山经开区的四川省宏冠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在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诉求,结合行业特征给出建议意见。对企业现行的劳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等文本进行审查,指出可能存在的法律漏洞,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从源头上防控法律风险。同时对产品研发、生产环节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技术保密等法律问题,给予提示和法律指导,助力企业有效规避潜在法律风险。
“此次‘法治体检’活动,既为企业排查了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点,也强化了企业依法规范管理的意识。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底气更足!”四川省宏冠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永胜感慨地说。
近年来,营山县努力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让民营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开区等地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点,建立涉市场主体行政复议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其行政复议申请。邀请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对县域内各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逐项梳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认真解答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企业形成重大决策、重大涉法事务听取律师意见,重大项目请律师把脉的法治意识。成立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通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2024年以来,县司法局组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为230余户企业开展了法律宣传、法治体检等活动,并根据企业需求和企业体检发现的问题举办了10场专题法治讲座,依托基层司法所开展法律服务企业活动26次,协助民营企业清收账款1.48亿元。
搭建数字平台 社矫工作实现智能化
6月20日,县政协组织30名政协委员走进县社区矫正中心,实地观摩、详细了解了集视频会议、远程督查、应急指挥、定位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以及对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接收、日常监管、教育帮扶到期满解除的全过程,大家对智慧社区矫正工作赞赏不已。VR室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佩戴上VR设备,可以让矫正对象身临其境感受监狱服刑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社区矫正的机会。座谈会上,大家深入交流、集中研讨,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积极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建言献策。
县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田智文介绍,2022年,营山按照“三区十八室”建设要求,率先在全市打造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智慧矫正中心”,充分发挥其报到自助化、管控精准化、监管智能化、指挥可视化功能,探索推进调查评估、入矫衔接、日常监管等业务线上办理。
县社区矫正中心组织矫正对象开展线上“点单式”“自助式”学习。近两年来,运用智慧矫正系统线上教育平台,推送教育学习资料20期,通过心理测评系统对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评50余次,使用VR教育平台让35名矫正对象沉浸式体验监狱服刑生活,给社区矫正对象敲响警钟。
县社区矫正中心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制度,利用定位系统与雪亮工程对社区矫正对象活动情况进行信息化核查,实时掌握其行踪轨迹。加大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力度,建立重点人员台账。针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涵盖心理辅导、法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践行“法律+心理+文化+社会”帮扶矫正模式,走出了一条“法治教育筑基、心理健康教育润心、文化教育铸魂、社会化帮扶促归”的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矫正效果。
畅通援助渠道 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
2025年7月的一天,朗池街道翠屏社区居民张大爷(化名)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反映自己刚过百岁生日,家里三个儿子在赡养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县法律援助中心及时组织朗池法律服务所及援助律师深入大爷家实地走访,倾听老人诉求,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以及儿子间的矛盾根源。通过与大爷的深入交流,援助律师掌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现场为其起草起诉状。
8月初,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庭上承办人提出代理意见,指出“成年子女的赡养义务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有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同样,赡养老年人也不能附加任何条件。考虑到大爷的身体状况,应该保证大爷始终有人照顾。”
经承办人和法官多次劝说,双方同意进行调解,达成了由大爷的三个儿子轮流照顾,并根据经济情况按月支付赡养费用的一致意见。庭审结束后,大爷的三个儿子开始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太感谢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县人民法院了,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可以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近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围绕“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优化申请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做到应援尽援。加大法律援助普法力度,以真实案例展示法律援助重要意义,开展“根治欠薪服务农民工专项行动”“法律援助进社区”“法律援助开学第一课”“法律援助3·8妇女维权专项宣传活动”等,为弱势群体维权撑起一片蓝天。
据统计,近两年,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36件,帮助群众挽回损失近700万元。“法律是手段,援助是责任,彰显的是温情。特别是在落实司法救济制度、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法律援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法律与现实的桥梁。”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冠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