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慈善基金通识﹒促资源链接实践-新津区普兴街道公益慈善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普兴街道辖区内各村(社区)副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对社区公益慈善基金的全面认知与深入理解,助力其熟练掌握公益慈善基金在“建立、管理、使用、报销”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规范并提升基金在建立阶段的筹备工作、管理过程的规范操作、使用环节的合理分配以及报销流程的透明高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推动各村(社区)治理水平朝着更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持续发展,近日,普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学习慈善基金通识知识·促进资源链接实践应用”为主题的公益慈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吸引了各村(社区)副书记及相关工作人员共40余人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烈,培训成效显著。
上午,邀请到成都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俪文老师亲临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政策背景与基金实务两大核心主题展开。首先,对最新修订的《慈善法》进行了深度阐释,着重突出该法案在强化党建工作、规范募捐行为、推动社区慈善发展等五个方面呈现出的显著特点;详细介绍了四川省推行的“六有阵地”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旨在提高慈善事业的规范化程度和运行效率。在基金实务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基金设立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资金来源、管理架构和运作模式,并深入分析了管委会的组建流程以及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策略;强调了社区自我造血功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元化的募资方案。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且畏于行动”以及“拆迁社区筹资困难”等突出问题,以天府新区的成功治理案例为切入点,提供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整个课程将政策法条与实际操作案例紧密结合,通过生动且直观的分析与讲解,使学员们对公益慈善基金的资源整合与合规管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还特别指出了企业捐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详细讲解了税务抵扣的计算方式,帮助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避免误区,确保慈善活动的合法性与高效性。
下午,邀请了成都市双流区慈善会执行秘书长韩君怡老师开展授课辅导。韩老师运用“案例 +理论”的方法,着重分享了四项实操工作方法。其一,提出“资源双向关系”理念,以指导社工精准发掘属地资源;其二,详细阐释“精准化项目设计”(例如“顶梁柱”妇女减压项目)、“系统化动态管理”(如“一点心愿”数字平台)等四项策略,以解决资源闲置的问题;其三,借助“爱心早餐店”“公益咖啡厅”等本土案例,展示空间置换、商企联盟等造血机制;其四,强调通过“透明公示 +故事化传播”来构建社会信任,利用积分激励培育慈善文化。此次课程为社区慈善的长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本次培训邀请到本地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老师进行分享。首先,岳店村对岳店村微基金与积分制的具体运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涉及参与条件、积分的获取与使用方式、微基金的来源与作用,以及微基金如何与积分制有效融合等方面;对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展望,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参考。随后,骑龙社区老师分享了骑龙社区微基金的运营范围及其独特优势,详细阐述了包括资金募集、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筹款、使用、积累和报销的完整运营流程,助力参会人员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社区微基金的运作机制;通过深入剖析,指出了社区基金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培训期间,参训人员结合各自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了工作中在公益慈善基金使用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讲师们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了专业分析与实用建议,为参训人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次专题培训的举办,切实提高了普兴街道各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在社区公益慈善基金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以及深入的实践交流,参训人员对公益慈善基金的运作机制、项目管理、资金筹措与使用规范等方面形成了更为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推动普兴街道社区治理工作向更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