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婚姻家庭痛点 小组共探实务路径——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实训项目小组行动共创会成功开展
2025年 7月 29日,成都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实训项目小组行动共创讨论会成功开展。64名通过理论培训、专业见习及实训演练选拔的优秀学员,在专业老师引导下,以“行动扫描—问题剖析—方案共创—优化完善”的递进式流程,围绕婚前辅导、夫妻关系调适、亲子关系辅导、婚姻危机处理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协作,最终形成一批贴合实务需求的行动方案,为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扎实的落地思路。
行动扫描:全员参与梳理婚姻家庭核心议题
共创会以“行动扫描”为起点,通过全员头脑风暴与议题汇总,系统梳理当下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64名学员结合自身观察与实务经验,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列举出亲子关系中的青少年网瘾、青春期沟通障碍,婚姻危机中的认知缺失、应对乏力,婚前辅导中的角色转换、边界建立,以及夫妻关系调适中的原生家庭影响、关系保鲜等具体问题,覆盖从婚前准备到老年夫妻相处的全生命周期场景。
这一环节通过“开放表达 +分类汇总”的流程设计,打破个体视角局限,让分散的实务困惑形成系统的议题清单,既确保了问题梳理的全面性,也为后续深入剖析奠定了共识基础——学员们一致认为,这些议题既关乎个体幸福,更影响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亟需专业解决方案。
问题剖析:分组深挖矛盾背后的根源逻辑
基于梳理出的核心议题,学员们按议题方向分为 6个小组,进入“问题剖析”环节。各小组聚焦特定问题,从个体认知、家庭结构、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探寻问题背后的根源。例如,针对“婚姻危机”,小组剖析发现其本质是长期冲突的累积,根源在于家庭对危机的认知空白、觉察能力不足、应对技能欠缺;围绕“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小组指出家长焦虑、非理性认知及线上环境对线下互动的挤压是核心诱因。这一环节通过“聚焦单点 +多维度拆解”的方式,推动学员从表象问题深入至底层逻辑,不仅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更厘清了“为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为后续方案设计找准了靶心。
方案共创与优化:互评互鉴提升方案可行性
在问题剖析基础上,各小组结合专业理论与实务经验,初步形成针对性行动方案。随后,共创会进入“方案建议与优化”环节——各组公开方案框架,其余学员与指导老师从目标清晰度、分工合理性、可行性、风险控制等维度提出修改建议,形成“提出方案—多维评估—迭代完善”的闭环。例如,针对部分方案中“目标模糊”“年龄跨度不合理”“风险评估缺失”等问题,评审环节明确建议细化服务对象范围、补充前后测评估机制、完善人员分工与预算规划。这一互动评审流程,通过不同视角的碰撞,有效弥补了单一小组的思维局限,推动方案从“理论构想”向“可落地实践”转变,确保最终形成的方案既贴合家庭需求,又具备实操性。
作为成都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实训项目“专业实习阶段”的关键环节,此次共创会通过“扫描—剖析—共创—优化”的递进式流程设计,不仅产出了一批聚焦婚姻家庭痛点的行动方案,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在协作中深化了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理解,提升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链条实务能力。
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种参与式、递进式的共创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让学员在真实议题研讨中掌握“问题识别—根源分析—方案设计—优化迭代”的专业方法,为后续个案服务与小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而最终形成的方案,也将为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提供专业支撑,助力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