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党建赋能 凉糕产业话振兴
在长宁县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一碗传承百年的双河凉糕,正书写着“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故事。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构建“组织引领+党员示范+产业联动”机制,实现凉糕产业综合产值近亿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组织筑基,做强产业“硬支撑”
2023年6月,双河镇党委锚定“建强组织,振兴产业”目标,成立双河凉糕产业党委,由葡萄井村党总支、凉糕商会党支部与“两新”党组织共同组成,设置党委委员9人,共同为凉糕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在双河凉糕产业党委牵头引领下,双河镇与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培育专用粮新品种桂朝2号,建成500亩凉糕专用粮基地,通过订单农业保障原料品质与稳定供应,形成“统一标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全链条原料供应链,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2025年以来,双河镇紧密围绕长宁县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要求,提出竹产业和凉糕产业“两链协同”的发展思路,科学布局产业规划。在大田犁头片区通过土地平整、地力培肥等方式已建设高标准农田4200亩,并通过国企规模流转示范,村集体经济+农户共同参与,企业订单种植模式,引导群众连片种植凉糕专用粮2000余亩,有效保障双河凉糕优质原材料供给。
先锋领航,激活传承“新动能”
双河镇凉糕一条街有凉糕商家11户,年产值达2700余万元。近年来,在凉糕协会统筹下建立起“传统工艺+现代创新”双轨发展思路,双河凉糕第五代传承人刘峻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牵头研发麻辣、水果等20余种口味凉糕,创新鱼形、拼盘等多款造型,推动产品年轻化转型。
2024年,双河镇葡萄井村争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打造现代化凉糕生产车间,定制研发日产2万份的标准化生产线,推动传统小作坊向规模化生产转型,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有效提高。下一步,双河镇还将依托长宁县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优势,建设凉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00亩,开展“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推进凉糕专用粮新品种示范筛选,以及新建总投资863万元的标准化凉糕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实现原料种植和生产加工提质扩模。
文旅融合,绘就振兴“新图景”
双河镇激活文旅产业特色品牌,持续擦亮首批天府旅游名镇金字招牌。双河镇深挖凉糕文化丰富内涵,融合科举文化、盐文化等丰富文化元素,创新打造“一举糕中”“一口凉糕甜”等文旅新IP,举办凉糕音乐节、凉糕千人宴等吸引力大、感染力强的凉糕文化主题活动,带动年度综合旅游收入近亿元。
双河镇以“非遗传承+研学教育”模式,串联起凉糕非遗制作技艺、酱粑酱油制作技艺、红色文化体验等多个体验项目,打造传统文化熏陶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研学路线,并已申报为市级研学基地。202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在“一口凉糕甜·一城全竹宴”宜宾·长宁2025非遗嘉年华活动的带动下,双河镇共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凉糕营业额达1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约2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在建成凉糕主题乐园基础上,双河镇还盘活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复合空间,打造制作体验、文化展示等多个功能区,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一口凉糕甜·一城全竹宴”宜宾·长宁2025非遗嘉年华活动
长宁县双河镇将持续深化“党建链+产业链”融合工程,规划建设凉糕小微园,深度融入长宁县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凉糕+”跨界融合,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