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沐川:文旅融合“破圈”绿色经济“出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山沐川:文旅融合“破圈”绿色经济“出彩”

2025-07-31 15:4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放眼四望,沐川文旅产业生机勃勃,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正酣”、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文化品牌打造文旅“新热点”……

今年以来,沐川县紧扣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主题,精准对接需求,加强供给引领,实现项目提质、运营提级、活动出彩、竹乡“出圈”。

从数据看变化,今年1月至6月,沐川县共接待游客257.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2%和30.05%。

多元活动 文旅产业呈现盛景

7月25日晚,“川西大舞台”在县城区醉氧天街火热启幕。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网红流量与草根才艺登台献艺,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活动的火热效应迅速辐射周边商业街区,引爆本地夜间消费热潮,成为拉动街区客流与文旅热度的新引擎。

沐川,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享有“中国天然氧吧”“万羽之境”的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全民旅游的时代,个性新潮的旅游产品受到追捧。能否审时度势,把握规律变化,精准对接需求,丰富产品供给,成为文旅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2025年伊始,沐川文旅从对全县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到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模式;从针对重要节点推出文旅套餐活动等优惠政策,加快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到推进在建文旅文创项目,培育打造“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等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沐川文旅用“诗和远方”的创造力持续为文旅深度融合蓄势赋能。

今年上半年,沐川文旅活动精彩纷呈。非遗出圈,提升文旅传播高度,聚焦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巡游活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新闻频道,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新闻联播、四川观察、四川新闻网等10余家央省市主流媒体刊登或刊播沐川草龙巡游拜年活动盛况,推出相关稿件30余篇,沐川火爆“出圈”;影视IP联动,精准营销引爆流量,借势《借命而生》剧集热度,推出“同款追凶之旅”主题线路,联合头部自媒体创作宣传内容60余条,联动30余家媒体扩散,网络平台曝光量超两千万,竹海景区接待量同比增加70%,龙门大峡谷漂流直播订单超200万元,首日接待量暴涨1200%;多彩活动加持,品牌作用显著加强。举办2025喜迎新春系列活动、紫茶推介暨茶文化研学季、竹海山地越野跑、“我要上春晚”选拔、街舞大赛、端午系列活动等10余项节庆赛事活动,同时亮相省旅博会、乐山大庙会、市九运会等川内区域平台,形成持续引流效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批人工繁育野化的12只“川籍”朱鹮于5月22日放飞野外,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推特上以“万羽之城中国沐川”为题向全球热情推介沐川生态美景,盛赞为“天然氧吧”和“观鸟天堂”,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出圈”。《人民日报》、新华社、参考消息、四川观察、川观新闻、乐山融媒等央省市媒体矩阵接力宣传,沐川的珍稀鸟类和壮美景观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来沐川·我氧你”文旅品牌进一步唱响。

项目打底 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近日,沐川县沐屿明珠温泉酒店公寓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常规住宿楼正加紧进行窗户安装、消防设施布设等收尾工作。随着项目加速推进,这座融合天然温泉与人文服务的酒店公寓,不仅将成为沐川文旅产业的新地标,更有望以“温泉+康养”的特色模式,为当地旅游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沐川文旅以规划引领谋动全域,高起点启动沐川县“十五五”文旅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沐川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休闲康养旅居地、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以及乐山南向开放新高地提供指引。

通过项目提速筑牢支撑,狠抓沐溪河平急两用、武圣乡水美新村移民后扶、牛郎坪二期等项目前期谋划,打造沐川文旅新供给;持续推进沐屿明珠温泉酒店、康濠氧都假日酒店、幸福绿道体育公园、隐居乡里民宿、璞舍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夯实沐川文旅基本盘。

在招商引资方面,先后与都江堰杭氏志达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杨村乡“沐云”乡村度假综合体项目框架协议的签订,签约投资金额2亿元;与保利视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沐川县境内举办的系列文体旅赛事活动达成合作;与禅驿酒店集团、温德姆酒店集团对接新城区酒店建设项目投资事宜;与新疆西海集团对接五马坪国防教育基地投资相关事项;与海天水务集团洽谈文旅开发相关事宜。

随着沐川竹海“竹嗨”度假区加快建设,五马坪景区星空云海露营基地投入试运营,进一步提升沉浸式印象沐川特色街区、醉氧天街星光夜市、林家岩山地公园、五指山野奢观鸟度假区等新场景新业态,探索推进观鸟经济、研学经济等,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沐川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丰富多彩的文旅融合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沐川县文旅事业的发展更有“底气”。

文化铸魂 提升城市文化气质

炎炎夏日,走进沐川县图书馆,这里环境静谧温馨,读者们潜心阅读,氛围浓厚。为满足多元化阅读需求,图书馆显著提升了数字资源供给,重点新增了青少年听书设备与资源,目前馆内配备的4台听书机,新增有声读物资源约10000GB(相当于有声书超过12万册)。同时,2台少儿绘本机也新增绘本资源约1800GB、诗词资源约3000GB。这些丰富的数字资源,辅以便捷的免费借阅政策,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的阅读服务体系,成为“书香沐川”建设扎实而鲜活的实践。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城市的脉络中,文化具备深远且核心的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我县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聚焦提能增效,夯实公服体系基础设施。争取资金49万元为县图书馆购置图书、数字设备及智能系统,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读者体验;建成以县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并在政协、公安、消防、民宿等16处设立免费流动阅览点,实现图书资源高效利用与便捷服务“最后一公里”覆盖;扎实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优化错时延时开放服务,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知晓率和利用率。

打造多元品牌,丰富服务供给与精准惠民。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宣传、线上线下活动累计接待读者超1.5万人次;举办新春书画展、川茶文化展等特色展览,吸引观众超3200人次;开展“戏曲进乡村”78场次、春节系列文化活动9场次、草龙及舞蹈培训12次、线上直录播20次、策划“百姓春晚”海选;开展科普月、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及团体参观50场,接待观众近1.7万人次;聚焦“沐川草龙”等本土资源,提升《乌蒙沐歌》实景剧,创作反映人民生活的文化艺术精品。

深耕非遗传承,活化保护利用与创新发展。以县实验二小、沐川职中为阵地,通过课题、教学、教材、社团及工作室,开展草龙编扎、舞耍培训20期以上,培训学生500余人次;认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沐川窨花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支持开展传习;“沐川草龙”作为核心非遗名片,参加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主会场(四川)活动、全省“千龙千狮闹新春”启动仪式、四川省非遗主题展演、乐山大庙会等10余场重要展演活动,广泛传播非遗魅力与文化底蕴;完成沐川草龙申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非遗品牌项目,已公示。2025年4月11日,以“沐川草龙”为主题的宣讲作品《稻草里的中国魂》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乐山预选赛二等奖。

这一组组骄人数据背后,正是沐川文化设施和高水平文化活动的布局。

近年来,沐川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深入挖掘竹茶文化、草龙文化、农耕文化、魔芋文化,先后打造出竹海旅游景区、桃源山居、龙门大峡谷漂流、湿地公园、印象沐川、醉氧天街、中国魔芋科技示范园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0余个,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竹林小镇1个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成功加入全省“大竹海”和“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形成“游沐川竹海、玩龙门漂流、逛桃源山居、赏乌蒙沐歌”以及“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庖汤”的独特文旅品牌。

花开正当时,未来更可期。当文旅融合发展的春风拂过,沐川正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体验为核”的姿态,在青山绿水间铺展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供稿:沐川融媒李帅)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