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彭州这个超级理想村的“三级跳”
在彭州
“彭派生活”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藏在龙门山的晨雾里
融在赛事的欢呼声中
浸在山野与城市的交响里
而“天府药市”“龙门越野”
“天彭牡丹”“蔬式生活”四大垂类IP
正是“彭派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它们以跨界融合的巧思
让立体山水间的生活愈发鲜活
或许你会好奇:这些IP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力量?今天的“合伙人・彭派说”,让我们聚焦最令人向往的“蔬式生活”,听听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朱胜萱,如何解读“从蔬菜产业到社区激活,超级理想村的‘三级跳’”。
朱胜萱:
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曾主导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首创“田园综合体”概念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实践及公益项目,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彭州,藏着一个被叫做“超级理想村”的地方——蔬香理想村。它凭什么敢称“超级”?是投资惊天动地?是业态铺天盖地?还是耗时旷日持久?都不是。
今天就来揭秘:它的“超级”,藏在“超级运营”四个字里。十年时间,分三期跳出的“三级跳”,每一步都踩着不同的运营智慧,从蔬菜产业破局到社区激活,硬生生把一个村子变成了“现象级”标杆。
第一跳:让蔬菜“好玩”起来——产品运营补短板
蔬香的第一步,瞄准的是“让蔬菜不只是菜”。本地蔬菜产业强,但缺文旅体验?那就用“产品运营”思维补短板,玩一把“一三产业融合”的创意。
把乡伴的成熟IP——绿乐园、原舍这些“老熟人”请过来,再给它们裹上“蔬菜”的主题创意外衣,打造出了绿乐园、菜菜成长中心、原舍·蔬乡、人民雅集、C+艺术天桥等。
体验感拉满的设计,让蔬菜从“地头”跳进“生活场景”。开业两三年,不仅攒下了成都及周边的稳定客流,更给彭州贴上了区域蔬菜产业的特色体验标签——这一步,为理想村打下了最扎实的“人气地基”。
第二跳:让品牌“跳出圈”——品牌运营活资产
如果说一期是“造产品”,那二期就是“树品牌”。目标很明确:更新盘活区域存量资产,用“品牌运营”思维让这片土地“发声”。
在这个区域内,盘活2.6万多方的闲置物业,引入“新面孔”:安踏儿童、雾鲜奶茶、Sally鸡带着不同区域的特色落地;培育一口彭州、成都老茶馆等本地品牌;创新打造彭州V酒店、蔬香商业街以及餐饮宴会中心。
但品牌运营不止于此。跨界联动才是“破圈”关键——联合中国国家地理、Snow Peak等不同领域的“大咖”,举办一年一度的菜博会。用品牌运营转化出产品内容,实现品牌升级。
如今,二期还在陆续开业,可蔬香理想村已经因为这些品牌的运营,开始更具传播的声量和破圈的影响力,以及区域的标杆性。
第三跳:让社区“活起来”——社区运营筑根基
终极“王炸”藏在三期:用“社区运营”思维,激活周边的蔬香清韵老社区,让存量土地“长出新价值”。
先从“水”下手,借助区域内白土河的生态整治工程,同步改善周边老社区的生态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再用产业社区精英的理念,连农带农,借助附近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产业资源,激活并改变现有老社区的空置,带入新产业和新人才,并规划好周边部分的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的逐步盘活。
更重要的是“定制化”:打造一个产业孵化和社区生活于一体的综合空间,用社区运营的概念去创造一个多样化高交互的乡村产业孵化园区。当然,这个孵化园区依然围绕着蔬菜产业这个大命题文章来做。
大部分的项目,不会有这么久的谋划和十年不变的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机会,但是彭州,给这个“理想”提供了“沃土”!
未来可期,解锁“蔬式生活”密码
十年运营,蔬香理想村的“三级跳”,跳出了一个道理:好运营不仅仅是“把基础服务做好”,更是抓牢“产业+品牌+服务”三大法宝——产业是内容,是一切业态体验的核心;品牌是转化,将产业内容进行业态的再造和市场化的传播;服务是结果,把现有的硬件空间的设计和软件服务的内容融合成最终产品,对用户进行交付。
乡伴集团参与打造了300多个村子,深刻地明白,好的村子,不是设计建造出来的,而是用运营思维的种子,从泥土中慢慢长出来的。好的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运营团队的成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支持,逐步伴随着社区和产业有机生长出来。
原来,美好“蔬式生活”
是用十年运营的耐心
让蔬菜香里
长出生活的诗
『蔬香理想村』
有你,有我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