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 | 川北医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川北医学院各学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扎染绘梦助残路
非遗焕彩暖人心
7月11日下午,“科韵绵州·乡约未来”医学影像学院赴绵阳国情研习先锋队走进曼娘助残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
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漫步其间,细细参观中心内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手工艺品。其中,以旧衣承载温情的“记得兔”等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随后,大家围站聆听负责人娓娓道来扎染助残背后的暖心故事,那些坚守与付出令人动容。最后,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扎染技艺,携手创作手工作品。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既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入感知了曼娘助残服务中心创新传承非遗的温暖力量,让非遗与时代同行,焕发活力;让残疾人与社会接轨,温暖人心。
探秘唤马剪纸
感悟非遗魅力
7月11日下午,临床医学院“赤诚医路,智能同行”践行团前往唤马镇小学,在校长黎海涛带领下参观孔祥平美术工作室及唤马剪纸传习所。
团队欣赏建党百年、抗疫主题剪纸。黎海涛详解其设计伴手礼“福、一帆风顺”,融合苍溪女皇(龙凤)、三国(剑门关)、红色(红军渡)文化。他强调非遗需要“新鲜血液”,勉励队员们担责。
在传习所内,传承人郭佳老师讲解历史,团队在其与叶清月老师指导下体验剪纸。郭佳老师承诺将以青春热血守护瑰宝。
队员在本次活动中领悟了非遗保护意义,并思考了工匠精神与医学人文的共通价值。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7月11日上午,公共卫生学院赴绵竹“医心筑梦,竹韵绵长”健康科普实践队前往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
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实地参观了地震遗址。倒塌的房屋和受损的公共设施,真实再现了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威力,进一步强化了防灾减灾意识。
随后,全体队员在纪念馆和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缅怀仪式:集体默哀悼念遇难同胞,队员代表朗诵原创诗歌致敬抗震救灾英雄,并依次敬献鲜花。
通过实地学习,队员们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遗址无言、精神有声;灾难铭记、医路前行。
赓续红色血脉
铸牢文化自信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7月11日,临床医学院赴乐山夹江“家江医路扬帆,纸乡杏铃护康”三下乡队伍前往夹江县烈士陵园,踏上这段缅怀先烈的庄严旅程。
活动伊始,队员们齐聚广场唱响国歌,雄壮的旋律激荡每位学子的心灵。随后大家依次献上鲜花,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接着默哀一分钟,用哀思来缅怀先烈。最后队员们参观烈士展馆,馆内的历史照片、英勇事迹展示墙都彰显着烈士们的红色精神。
此次烈士陵园之行,不仅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也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队员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探华蓥生态之美
忆革命先辈之魂
7月12日,眼视光医学院赴广安华蓥基层服务践行团,在华蓥山森林公园开展“重走华蓥革命路,传承红色森林魂”的主题活动。
成员们徒步游览石林、森林等景观,感受喀斯特地貌的生态魅力;还重走游击路线,共同感受其伟大与英勇。随后队员们走进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通过文物和影像资料,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先辈精神。
这场融合自然生态探索与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在绿水青山间触摸历史脉搏,于红色圣地中汲取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
感悟使命担当
7月12日上午,“红医铸魂·历史明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哈尔滨烈士陵园开展活动。
队员们拾级献花、肃立升旗、默哀缅怀,向烈士致敬。在纪念馆前聆听微党课,感悟革命精神。队员面向党旗誓言,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承诺融入“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
在东北抗联展区,队员们通过赵一曼烈士《滨江述怀》手稿及全赓儒烈士的事迹,与历史对话,被先烈的爱国精神深深触动。
此次活动是学校“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队员们表示,将立志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医学生誓言,以仁心仁术奉献国家。
青春拭碑铭厚土
松林执丹描忠骨
7月9日下午,精神卫生学院“心视野”青春实践团徒步前往巴中市花丛镇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追寻历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成员列队肃立,向先烈默哀鞠躬致敬,并合影记录青春缅怀的庄严时刻。随即,实践团分组投入陵园维护:一组学生手持颜料与画笔,专注地为纪念碑五角星描红,使象征革命信仰的红色星徽重现光辉;另一组学生携带清洁工具,逐一向烈士墓碑鞠躬后细致擦拭碑身,拂去岁月尘痕。
本次活动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擦拭历史明镜,以笔触赓续信仰薪火,在致敬英烈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励自身勇担新时代青春使命。(供稿方: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