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南山村:“一叶荷”激活乡村文旅发展新引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江南山村:“一叶荷”激活乡村文旅发展新引擎

2025-07-31 10:4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夏日的中江南山村,荷塘的翠绿与向日葵的金黄交相辉映,青瓦白墙的庭院里笑语喧然。从昔日的“荷韵南山”到如今的“悠然南山”,这个依托“千万工程”建设的示范村,以花为媒串联起自然景致与多元业态,让乡村文旅融合的画卷在田野间徐徐铺展。

以荷引领,绘就全域风景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山村的荷塘已如诗如画。7月18日,中江县第七届荷花赏花季在这里拉开帷幕,开启了今年的“荷你遇见·悠然南山”之约。

在不远处的荷塘,荷叶挨挨挤挤撑起一片清凉,粉嫩荷花悄然绽放,清香袅袅。据了解,本次活动除了夏日赏荷,还有荷韵摄影、绘画比赛、古典音乐会、音乐沙龙、游园打卡、荷花啤酒音乐等系列活动等待游客参与。

连片的向日葵花田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黄花盘向阳舒展,花茎挺拔如列阵,微风拂过,整片花田掀起金色浪涛,成为摄影爱好者追逐的“宝藏地”。“往年来看荷花,今年多了这片向日葵,景色更丰富了!”来自旌阳区的游客黄世华带着家人在花田合影,镜头里定格下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一黄一绿两片景致相隔不远,热烈与清雅相映成趣,让游客在同一空间感受自然的多元之美。而这只是南山村“全域风景”的一角——依托千亩荷塘,村子串联起向日葵花海等资源,让“看花”变成“游景”,让单次打卡变成深度游览。

三融互促,筑牢文旅根基

美景的持续绽放,源于扎实的根基建设。中江县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在南山村探索“产业、生态、文化”三融互促模式,为文旅融合筑牢基底。

产业融合强根基。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土地,1600亩标准化荷莲基地落地生根,50余个荷花品种不仅是景观,更衍生出藕粉、荷叶茶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超150万元。“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激活资源,村属劳务公司带动120余名村民就业,闲置农房变身特色民宿,预计2025年村集体增收可达50万元。

生态融合优环境。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模式,完成百余户农房修缮整治,配套建设滨河亲水步道4.4公里串联起荷塘花海,3.2公里污水管网让村容更整洁。“环境好了,游客来得勤,我们住着也舒心。”村民李大姐看着门前焕然一新的庭院,笑意盈盈。

文化融合铸乡魂。挖掘“荷风廉韵”文化IP,依托孟邵御史故居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荷风工坊”文创体验中心,开发系列文化衍生品。通过微纪录片、主题展览等多媒体形式,立体展现荷莲文化内涵,年吸引20万游客的目标,正随着文化IP的挖掘逐步实现。

业态升级,解锁多元新体验

如今的南山村,不仅有美景可赏,“玩法”也愈发丰富。青瓦白墙的中式庭院里,“新中式体验”成为人气焦点——用传统盖碗盛装的咖啡,让古朴与现代在此碰撞出和谐的火花。“试营业期间,每天客流量达200余人次,特色饮品深受喜爱。”遇见·南山小院(咖啡)店长兰江涛介绍道。

更令人期待的是,“遇见”系列文旅项目已陆续试营业,除咖啡馆外,遇见·南山火锅、南山里(私房菜)等颇具中江特色的业态,以独特的美食体验为南山村增添新活力。“我们通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专业运营团队丰富业态,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南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成涛表示。

中江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叶荷”作为中江文旅十大场景之一,是推动中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持续深化乡村生态旅游,丰富乡村文旅业态,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南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方:中江县委宣传部 张力 梁潼)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