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城文旅“融”光焕发​——开江县创响文旅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纪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田城文旅“融”光焕发​——开江县创响文旅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纪实

2025-07-31 11:0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夏爽田城,荷塘流韵。7月30日夜晚,开江县金山景区内,千年宝泉塔身披璀璨华光,与万亩荷塘交织成流动的“水墨丹青”。当《荷塘月色》的悠扬旋律在水面荡漾,数百名游客沉醉于“宝泉映月”的诗意画卷——“沉浸式夜游”点亮了开江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近年来,开江县深入落实“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以“五张文旅名片”为牵引,构建全域格局、全季体验、全链产业、全新传播“四大支撑”,走出独具特色的融合创新之路。当“中国健康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诗与远方·田城开江”的品牌魅力正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文旅产业带动就业超5万人,2025年1-6月接待游客增长13.3%,综合收入突破26亿元。

动能之源:战略引领擘画田城蓝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与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巴风賨韵·安逸达州”的文旅品牌建设要求,赋予开江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江创造性提出的“中国田城”发展定位,是对40万亩沃野良田生态本底的精准把握,也是对“田在城中融、城在田中依”城乡发展格局的战略前瞻,更是开江践行“两山”理念、严守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答卷。

开江,坐拥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核心腹地优势,“三山微水七分田”的独特肌理,孕育出不可复制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人文,千年农耕文明与时代机遇在此碰撞——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两个效益统一,坚守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原则,深化业态互融,全方位助力达州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用‌交通破局,“3高速、4铁路、5快速、6国省干线”枢纽网缩短成渝时空距离;用‌生态赋能,全域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获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全国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用‌文化铸魂,保护修缮15处文保单位,活化24项非遗资源。

实践之功:深度融合激活沃野力量

自“赏荷花·吃龙虾”粉丝消费季启幕以来,普安镇宝塔坝社区游人如织。“满目碧荷连天,幽香浮动,蛙声阵阵入耳。”来自重庆的游客彭女士沉醉于莲花世界的独特意境中。

凭借生态与文化双重魅力,宝塔坝村跃升暑期顶流打卡地:童趣钓虾、乌篷泛舟、荷田露营、夜赏花影……形成宝塔坝广场、佛韵莲香、荷田夜色三条特色游览路线。

景区民宿老板张建国近来忙得不亦乐乎。他说,“随着童趣钓虾、荷田露营等体验项目走红,入住率达95%。”

这份蓬勃生机,源自开江“农旅融合”的深耕细作。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禀赋,开江匠心打造“荷美经济”全产业链,种植、观赏、加工、旅游环环相扣,衍生“水禅养眼、农禅养身、莲宗养心”等文创精品,综合产值将逾亿元。更将浓浓的乡土情结、农耕记忆、民俗风情巧妙织入田园肌理,让游客沉浸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共鸣之中。据统计,开江已培育优质文旅企业数十家,精品民宿及农家乐数百家,文旅产业惠及全县约三分之一人口,“文旅赋能、产业富民”的振兴之路越拓越宽。

“荷田+”模式延伸出藕粉、荷叶茶等32种农副产品,年产值1.2亿;智慧灌溉系统实现“手机种田”,VR技术重现千年农耕场景;讲治镇“稻梦空间”,城市家庭体验插秧割稻,研学团队增长40%……

同时,开江更注重挖掘“红色+非遗”的融合“富矿”,加强对任市陶牌坊、甘棠胡氏节孝坊等国宝单位的保护修缮,力推“甘棠耍火龙”冲刺国家级非遗名录,推动水族闹春、薅秧歌、拗棒等非遗项目走进核心景区,荔枝古道(开江段)沿线的古桥栈道被精心打造为“古道印记”特色打卡地,持续举办民俗展演、手工艺展、美食汇等活动,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创新之效:全链布局释放乘数效应

非遗技艺在山水间焕发新生,农耕文明与现代体验交融共生,文旅画卷正在巴山蜀水间“融”光焕发。

从任市镇返城途中,西部珍珠产业园成为游客必访之所。这里集珍珠养殖、设计、加工、游购、文化展示、沉浸体验于一体。游客不仅可参与“饰品设计大赛”“珍珠盲盒”等创意活动,更能深度体验乘船捞蚌、开蚌取珠、亲手制作饰品的全过程。

经由任市镇竹溪村,一座2100平方米的瓦雕艺术陈列体验馆呼之欲出。“我们正全力打造‘瓦雕艺术村’,让这门古老技艺绽放更大舞台。”开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春介绍,其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设施将同步完善,游客既能沉浸式鉴赏瓦雕艺术瑰宝,参与研学体验其精妙工艺,亦可在雅致的文创书院品茗论艺,享受文化休闲时光。

再到宝石湖畔,温泉康养中心建设如火如荼。重庆万州游客王先生感叹,“每次泡完关节疼痛就缓解了很多。”开江创新“热水+冷水”模式,水上乐园与温泉疗养同步建设,预计年接待能力突破30万人次。

文旅的深度融合,让开江构建起全域全业态支撑体系。构建全域文旅发展格局上,四大主题片区错位发展,规划建设百里稻香、百里水乡、百里果香“三个百里”旅游环线;构建全季文旅体验场景上,形成“春赏百花夏虾荷、秋吃蟹来冬泡泉、一年四季美田园”发展取向;构建全链文旅产业体系上,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赋能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城区消费与近郊休闲”“温泉疗养与森林康养”“果林采摘与山地度假”“非遗传承与时尚饰品”四条特色文旅全产业链。

在任市镇黄泥磅村等地,“稻鱼共生”基地变身体验园。游客刘先生带着孩子摸鱼:“孩子认识了稻花鱼,我们带走生态大米,这样的旅游更有获得感。”基地开发的“稻田认养”项目,已吸引成渝两地300余户家庭参与。

从荷浪翻滚的“水禅养心”到瓦雕生辉的匠心传承;从珍珠产业的创意蝶变到森林温泉的康养升级,开江文旅融合的实践印证着四川省委、市委和县委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前瞻部署。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表示,将持续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文旅品牌,融“百业之力”、合“田城之美”,奋力描绘一幅既有田园诗意、又具时代活力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供稿 开江县委宣传部 余波 何努 刘凡)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