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产业,IP激活城市,“天府药市”构筑“彭派生活”新生态
在彭州,“彭派生活”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藏在龙门山的晨雾里
融在赛事的欢呼声中
浸在山野与城市的交响里
而“天府药市”“龙门越野”
“天彭牡丹”“蔬式生活”四大垂类IP
正是“彭派生活”最生动的注脚
它们以跨界融合的巧思
让立体山水间的生活愈发鲜活
或许你会好奇:这些IP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力量?今天的“合伙人・彭派说”,让我们透过“合伙人”朱胜萱的视角,一起走进他眼中的彭州——聚焦“天府药市”的当代新生,听他讲述如何以中医药为脉,激活彭州产业与空间的立体焕新。
朱胜萱:
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上海伴城伴乡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曾主导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首创“田园综合体”概念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实践及公益项目,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提及“天府药市”,它绝非传统印象中的中医药主题集市——它既是中医药文商旅融合的创新表达,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标签,更是彭州中医药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以及健康生活方式输出的关键载体。
聚焦中医药的生活化、美学化与体验化,以打造创新消费场景为核心抓手,通过原有产业协同,构建“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中医药生活美学业态,最终形成“中医药生活化、中医药美学化”的新型发展范式。
这些目标已逐步形成共识,但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后又将带来怎样的价值?我想从以下维度展开探讨:
产业升级:以IP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彭州中医药产业已积累一定基础,但若要向更高层级跃升,所需的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其核心支撑在于城市区域品牌与影响力的提升。
打造“天府药市”,本质是通过这一垂类IP的成功塑造实现价值转化——所有文商旅融合的最终指向,都是推动产业升级。一个成功的IP,将推动彭州中医药产业在生产关系层面实现突破:既能整合资源、优化产品供给,更能拓展市场边界,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空间升级:以文化铸魂,重塑龙兴集生命力
以百里一·龙兴集为核心的城市核心区已初具规模,多年运营也积累了相当影响力,但仍缺乏具有核心传播力的标签定位。若将“天府药市”与龙兴集深度绑定,可围绕中医药新消费调整龙兴集业态。
一方面优化并补充现有常设业态,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优化招商管理标准,推动业态向主题更鲜明(突出中医药主题与彭州道地药材特色)、类型更丰富(涵盖膳食、茶饮、文化体验、康养服务等)、层次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既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也提供深度体验与定制服务;既有旗舰店、主店的标杆效应,也有迷你店、快闪店的灵活补充。最终,让龙兴集这一高颜值空间注入“天府药市”的文化灵魂,实现空间与IP的双向赋能。
资源叠加:以“中医药+”破圈,拓展场景新边界
依托彭州现有文旅资源禀赋的区域与产品,以“中医药+”为核心策略推动场景创新,可引导彭州现有文旅优势产业与中医药深度融合。
无论是中医药上下游产业联动、中医药与康养度假结合,还是中医药与消暑纳凉场景融合、与山地运动结合、与地方美食融合……通过多维度的“+”,让中医药文化渗透进彭州文旅的各个场景,形成更丰富的体验矩阵。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打造“天府药市”这一垂类IP的终极目标,是支撑并推动“彭派生活”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塑造。通过多个垂类IP的丰富内涵与多元表达,让“彭派生活”真正成为彭州的区域认知符号,传递其独特的生活美学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