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米仓山歌:传承文脉 唱响时代和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旺苍米仓山歌:传承文脉 唱响时代和声

2025-07-29 16:0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在川陕甘渝大蜀道民歌展演期间,关于旺苍米仓山歌文脉保护传承的相关共识引发关注。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是米仓古道核心腹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文明与巴蜀风情交融之地,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米仓山歌。这一古老的民歌形式,宛如大地深处的千年和声,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如今正迈向新的传承发展阶段。

米仓山歌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与当地百姓的劳动生活紧密相连。歌词以七言格律体为主,常用赋、比、兴手法,衬词丰富,涵盖山歌、田歌、号子等多样体裁。它不仅是田间地头、山林小道上的吟唱,更是先民智慧、情感与生命咏叹的集中体现。从记录米仓古道马队铃铛声的悠扬曲调,融入红军号角声的激昂唱腔,米仓山歌见证了秦蜀交融,也诉说着旺苍的红色历史。

近年来,旺苍县高度重视米仓山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2025年 1月25日,广元市首个山歌协会——旺苍县米仓山歌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已发展70多名会员,并邀请高校艺术家作为指导老师,携手成都大学开展7次采风,收集整理原创山歌1000余首,构建起珍贵的文化基因库。

在传承理念上,形成了“大蜀道文脉民歌保护传承旺苍共识”。秉持“全域统筹、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将米仓山歌置于大蜀道文化生态中深研广掘,尊重传承人主体,守护其旋律歌词及传承环境。同时,推进“古韵新声”计划,让山歌“进校园、进社区、进文旅场景”,回归山水实景,演绎巴蜀诗意美学,并通过跨区域交流互鉴,增强其跨界影响力。此外,构建“政府主导、学术支撑、市场赋能、全民参与”机制,建立跨地区保护联盟,将传承融入乡村振兴,培育文创聚落,搭建数字平台,引入非遗认证,以当代艺术语汇重构山野韵律。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近期举办的广元市第二届民歌大赛上,旺苍代表队凭借《又唱薅秧歌》斩获一等奖,《米仓山歌》也获得优秀奖。而《稻云黄》从全省音乐创新大赛铜奖到荣膺“国彩杯”全国金奖,经典《米仓山歌》摘得第二届“国彩杯”全国声乐公开大奖赛金奖,更是让米仓山歌登上了国家艺术殿堂。

7月 23日晚,“蜀道承文脉山歌响红城”川陕甘渝大蜀道民歌展演在旺苍中国红军城举行,旺苍县选送的《米仓山歌》率先登场,将米仓山脉的晨耕暮息、樵夫牧童的山野生活娓娓道来,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场展演汇聚了川陕甘渝四省(市)的民歌精华,米仓山歌作为其中代表,展现出了旺苍民歌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大蜀道文化圈的深厚底蕴。

米仓山歌,是旺苍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护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这一源自大地深处的旋律,必将如岭上红枫般历久弥新,似山间清泉般绵延不绝,在新时代唱响更加嘹亮的和声,向世界传递旺苍的文化魅力与时代风采。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