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下寺镇:“翠云・里乡野集市” 烟火气里的民生答卷
在剑阁县下寺镇,“翠云・里乡野集市”正以蓬勃生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画卷。这个由镇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打造的民生工程,不仅解开了农户“卖货难”的民生疙瘩,更搭建起乡镇治理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的创新舞台,成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
从“路边摊”到“规范集”:民生工程暖民心
曾几何时,下寺镇中心村的农户们为自家优质蔬果的销路犯愁。他们挤在下普快速通道路边的泥坝上,顶烈日、冒风雨,在恶劣环境中艰难售卖,且紧邻交通要道的摆摊点存在着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指令。下寺镇党委坚持开门问效、广听民意,精准锁定群众反映迫切的“销售难”、占道经营、安全隐患等问题,将建设集中交易场所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在新老县城必经路段启动“翠云・里乡野集市”建设,2025年4月,这个承载着农户期盼的集市建成,5月正式投入使用,10余个标准化摊位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让昔日的“路边摊”有了规范的“新家”。
如今,集市日均摆摊30人次,客流量稳定在200人次左右,供需两旺的热闹场景成为常态,这不仅是经营场所的升级,更是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以“精管理”促“优运营”:小集市释放大能量
走进“翠云・里乡野集市”,秩序井然的景象扑面而来。集市以规范管理为基石,实行统一定价、自产自销模式,镇里成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对价格、服务、质量进行统一管理,电子秤更保障着交易的公平公正,从源头筑牢消费信任的防线。
在此基础上,硬件服务同步跟进。这里统一配备遮阳棚,为商户和顾客遮挡烈日风雨;设置10余个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5个垃圾回收桶搭配每日垃圾清运、每两天专项垃圾处理车上门回收的服务,将环境卫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实现村容村貌的长效整洁。
而在细节处,经营者主动负责摊位垃圾处理,让管理既有规范力度,又不失人文温度,最终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由“便民市”向“农旅台”跨越:新蓝图绘就富民路
为进一步释放“乡野集市”的富民效能,下寺镇通过“1+2+3”工作法中的“三项举措”,推动集市从“便民市场”向“农旅融合平台”跨越。
在业态共融方面,依托周边漆树沟共享果园、共享梨园以及和美乡村示范带等农旅资源,增设“采摘体验+现场售卖”联动环节,打造“逛集市、摘鲜果、品农味”的特色动线,让游客在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感受乡土风情。
服务升级也在规划中,计划新增10个标准化摊位,扩建遮阳棚和休息区,引入移动聚合码支付,实现“现金+扫码”无缝交易,提升综合服务效能。
品牌培育同样关键,镇党委将围绕“绿色、生态、乡土”定位,统一设计集市LOGO和包装标识,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授予“翠云・里优选”认证,利用旅游旺季宣传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
“翠云・里乡野集市”不仅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规范场地,更成为党委政府倾听百姓心声、检验工作成效的前沿“考场”。从解民忧的便民市场到促发展的富民平台,它的成长轨迹是下寺镇以创新思维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让烟火气里的心声化作办实事的方向,为乡镇治理与民生服务融合发展提供了创新范例。
(供稿:剑阁县下寺镇人民政府冯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