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传温度,青春助桑榆——西华师范大学走进广安干埝村开展AI代际教育
为响应国家“科技赋能教育”号召,推动人工智能知识普及,助力乡村教育创新发展,7月25日上午,西华师范大学“AI寄教育,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聚焦中老人群体,举办AI主题宣讲会,以“AI代际教育”为核心,用AI知识架起城乡科技教育沟通桥梁。
“AI”寄教育,“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甘琴心供图
AI初体验
7月25日,在大龙镇干埝村村委会里,实践队成员以“什么是人工智能”为开篇,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场景,用通俗语言与生动案例,拆解AI奥秘。这场专为乡村老人设计的宣讲会,没有复杂理论,满是你问我答的热闹。“小娃,这AI跟咱种地能扯上啥关系?”68岁的李大爷举着智能手机,屏幕还停留在实践队员刚演示的“病虫害识别”页面。团队成员赶紧点开一张蚜虫照片:“您看,拍张叶子的照片,它就知道是啥虫,还告诉您用啥药,比咱凭经验猜准多啦!”李大爷凑近屏幕眯眼瞅着,嘴里念叨:“那可不比跑镇里问技术员省事?”这场满是对话的宣讲会,没有华丽词藻,却让“AI”从老人口中的“听不懂”,变成了“想试试”。正如李大爷临走时说的:“你们多来几趟,咱农村老人也能跟科技‘搭个话’!”
图为团队成员给老人进行宣讲甘琴心供图
AI当帮手
“你们都来看看,我会用AI查找天气了!”在一间不大简陋的村委会活动室中,一位老人举着手机,兴奋地向周围同伴宣告,脸上的自豪藏不住。这一幕的背后,是队员们耐心的“一对一”教学。“爷爷,您长按这个语音键,想说啥直接问就行。”一位队员俯下身,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比如想知道天气,就说‘今天广安的天气怎么样’。”在鼓励下,一位爷爷鼓起勇气,用略带蹩脚的普通话对着设备问道,片刻后,平台清晰播报:“根据7月25日9时26分发布的气象预报,广安今天白天阴天间多云,中西部有分散阵雨或雷雨,个别地方大雨。”准确的回应让爷爷瞬间笑开了花,这份通过自己操作获得的成就感,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更多老人的学习兴趣。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跟着队员们的指导尝试,现场不时响起“我也会了”的惊喜声音,曾经遥不可及的AI技术,此刻成了老人们手中方便实用的“小帮手”。
图为团队成员教老人使用AI甘琴心供图
AI助养生
团队借助AI语音指导系统,组织老年人开展养生拍拍操练习。AI设备以标准化语音指令提示动作要领,如“抬手拍肩,左右各三次,配合呼吸节奏”,引导老人们规范完成肢体舒展动作,达到舒缓经络、活动筋骨的效果。老人们跟随指令逐步调整动作,从初期的生疏到后期的协调,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效提升了参与积极性。现场还开展了艾草锤手工制作活动,全程以AI步骤指引为辅助。队员们提前准备好艾草、棉布、绳索等原料,老人们在AI图文及语音解说的指导下,依次完成艾草整理、棉布包裹、绳索捆绑等工序。期间,一位爷爷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表示:“这些步骤与传统制作扫帚的工艺相通,借助AI指导更显规范。”该环节不仅让老人们掌握了艾草锤的制作方法,更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增强了活动的实用性与亲切感。此次健康养生环节的开展,既发挥了AI技术在标准化指导方面的优势,又兼顾了老年人对传统养生方式的接受度,为推动科技适老、丰富老年健康生活提供了有益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与干埝村老人展示共同制作的艾草捶甘琴心供图(供稿方:西华师范大学 齐诗瑶 陈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