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仪陇输气作业区党支部:创新实践“223党建+技术”人才培育机制
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仪陇输气作业区党支部现有党员21名(正式党员20名,预备党员1名),下设2个党小组,建立1个党支部活动阵地。为落实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仪陇输气作业区党支部在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中提炼出“223党建+技术”人才培育机制,通过:以“双身份融合”为基础,促进“双向赋能”,最终实现“三维能力跃升”。
内涵解析
——双身份融合
内涵:技术骨干主动承担党建工作职责(如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参与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建设);同时,要求党务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学习掌握关键工艺流程、安全规范和现场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目标:核心在于打通政治与技术业务的界限,将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先锋培养成技术骨干,实现“党务工作者”与“技术骨干”角色的有机融合,培养既懂党务工作又能解决技术难题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
——双向赋能
党建引领技术发展。思想引领赋能,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发展战略转化为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价值追求;组织优势赋能,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技术攻关、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等重点难点工作中,组织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集中力量办大事;作风纪律赋能,将石油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廉洁纪律要求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提升工作执行力与合规管理水平。
技术赋能党建。实践平台赋能,将一线生产现场、工程现场实干作为锤炼党员党性、锻炼党务干部能力的重要平台,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性;专业精神赋能,将技术人才的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创新思维引入党建工作方法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吸引力;骨干作用赋能,技术骨干在“双身份融合”中参与党建活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专业活力,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和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三维能力跃升
政治素养提升: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严守纪律规矩。
技术能力提升:提升核心操作技能、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新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
管理素质提升: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实践运用
——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政治引领力
开展党务管理、综合素质及技能技术等方面提升训练,明确各党小组“党建+技术”学习内容及方向,并同步开展“党员技术骨干讲党课”“安全大讨论融入政治学习”等活动3次,发挥组织融合效应,确保党建工作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延伸,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基层管理单元。
——实施职责融合,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固化“QHSE职责+岗位职责+党员职责”的“三责互融”机制,探索推行党小组和“两室一中心”、党小组和QHSE标准化站队融合共建路径,建立“支委+党员+骨干+员工”的“网格化承包”模式;同时通过与兄弟单位的联创共建,签订1份《党建联创共建合作意向书》、8份师徒协议、2份“结对子”协议,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技术水平。通过签订师徒协议,明确政治引导、技能传授、作风传承责任,促进3名技术骨干走上党务岗位,2名青年员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3名入党积极分子,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队伍活力与效能,确保人才成长方向正确、信念坚定。
——优化队伍结构,促进骨干梯队形成
构建“揭榜挂帅”机制,在重大项目攻坚中,党员先锋带头签署“攻坚责任状”,将技术攻关与党员责任区挂钩,推动无人机巡检、电子巡检等新技术落地,形成3项技术标准、2项管理成果,实现安全生产与技术创新双赢;通过“项目任务清单”模式,党员带头认领技术难题,推动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研发,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实现“党建+技术”的良性互动。通过党员先锋引领,优化管道巡护、电子巡检等新模式,确保安全“管控”符合高标准要求。通过项目实践,衍生出3项管理创新、17篇论文,为行业技术积累提供支撑;将政治表现、技术贡献纳入考核,形成增强党员先锋的示范效应,推动团队整体能力提升。不仅破解了生产难题,更形成了可推广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
——塑造特色文化,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
持续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的特色活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精神,安全高效完成计划进度;注重抓典型,树样板、立标杆,通过党小组成员在生产现场的实干表现,评选设立9名“党员先锋岗”;利用新闻宣传窗口,撰写4篇人物合集专题报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激情,提升联创共建团队形象和党员干部的个人形象,在内部营造“你追我赶·永争第一”的良性竞争氛围。同时,通过员工食堂打造和思想动态调研等“家文化”举措,形成“组织关心员工—员工反哺组织”的正向循环,将党建文化核心内涵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团队争先的“硬指标”,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成效分析与经验启示
——成效总结
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将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石油精神传承融入现场工作,引导员工深刻理解岗位价值与国家能源安全的关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增加复合型人才比例,提升技术骨干党员比例,持续加强后备力量梯队建设;能力素质显著跃升,人才的政治素养、技术能力、管理质素得到全面提升;特色文化初步形成,既凸显了党组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领导力,又以文化柔性管理夯实了团队根基。
——经验启示
必须深刻认识“党建+业务”融合的战略意义,将其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形成党建主要责任人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紧密结合输气生产核心业务和人才队伍痛点,设计务实有效的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避免“两张皮”;建立配套制度,并将机制运行成效纳入党建考核和干部人才考核体系;持续挖掘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营造崇尚融合、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供稿方: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 熊忠涵 陈俊宏 邹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