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沿滩区:黄市草编走出四川热销全球
“你看,这里要用捡二压八,一圈圈往外走。”陈德书把篾条递到学员手里,指尖翻飞,灯芯草在她掌心听话地变成六角星。灰墙泥瓦的工坊里,机器低鸣,手机支架上的直播灯常亮,郭桃用川普向屏幕那端喊:“喜欢太阳神鸟款的朋友扣1!”十年前,这门手艺还濒临断线;十年后,它带着40项专利、三个商标和每月上千单海外订单回到聚光灯下。
百年前的自贡市沿滩区黄市镇,草帽是农民最稳的副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万顶帽坯沿海装船漂洋过海;九十年代,打工潮卷走年轻人,同质化压垮利润,草编一度沉寂。2012年,第四代传承人郭桃关掉成都的店,揣着电商数据回到老家,拆掉自家平房,投下数十万元建成两百平方米厂房,十万元新机器轰隆作响,灯芯草第一次被染成莫兰迪色,草帽变成了草编包、草编篮、草编灯罩,再贴上“菁扇”“菁黄”的商标,价格翻了三番。
母亲陈德书把课堂搬进工坊,手把手教邻近乡镇来的学员,“人多不是挤兑,是汇流。”几年下来,黄市业余编织队伍从几人涨到数千人,人均月增收两千元。2023年,黄市草编入列区级非遗;2024年,再进自贡市级名录;天府文创铜奖、入围奖依次落袋,太阳神鸟、熊猫竹子图案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国潮爆款。
“哥伦比亚流行这种拉拉草,但价格高,我们质量相当,价格不到三分之一。”郭桃从纸箱里抽出一把渐变蓝草扇,扇骨一抖,风带着青草味掠过镜头。阿里巴巴、淘宝、抖音的店铺后台不停跳出提示音,“我更推荐阿里巴巴,工厂价走得快。”西博会五天,展位前试戴草编帽的游客排起队,有人边扇边学,有人直接下单寄往北美。灯芯草离开泥土,穿过直播灯光和海关口岸,在地球另一端成为阳台上的灯罩、咖啡馆里的杯垫。
从李陈芳、李利琼到陈德书、郭桃,一条草线串起四代人的指尖记忆。如今,黄市草编年产百余万件,国内订单稳定增长,海外客户追单不断,小小灯芯草正沿着网络信号和远洋航线,把川南乡村的晨雾与夕阳编进更辽阔的世界。(供稿方:自贡市沿滩区委宣传部 黄黎 汤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