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两个“国字号”招牌之后,他又瞄准了新目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摘取两个“国字号”招牌之后,他又瞄准了新目标

2025-07-25 16:1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泸州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和国家心衰中心,拥有许多优秀的心内科医生,他们紧跟国内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前沿,积极挑战各种危重症心脏疾病,不断引进新技术、涌现新成果。

心内科主任朱彬,在他从业的20年里,对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既是见证人、更是参与者。

朱彬开展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中

坚定大方向

七次赴外进修补“短板”

2005年,朱彬大学毕业,成为了泸州市中医院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当时的心内科连“豆芽科”都算不上,只是隶属于大内科的一个小组。

更尴尬的是,当时科室治疗心脏疾病主要以中医手段为主,无法开展任何手术,凡有病情较严重的病人,只能无奈地告知:“我们做不了手术,还是去其他医院治疗吧!”

“中西医结合是今后的方向,内科医生也同样要拿起手术刀。”

在医院领导的鼓励下,朱彬没有选择“随遇而安”,他一边向科室前辈和同事们虚心请教,一边想尽办法补齐自身“短板”。

自2007年起,受医院委派,朱彬先后七次奔赴西南医科大学附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德国明斯特大学附属索斯特城市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在此期间完成了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经过学习,他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有了显著提高,给今后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彬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

带回新技术

开展多个“首例”造福患者

机会在2016年出现,那一年,科室总共发生了三件大事:朱彬和科室袁小蓉医生分别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完成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培训班学习并取得相应资质,心内科独立成科,医院采购了一批当时处于全省一流、泸州领先水平的心脏介入手术设备。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为了给心内科的发展“腾”出空间,院领导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医院附近的居民楼里,把整整一层楼留给了心内科。而此时已经肩挑科室主任重担的朱彬也不负厚望,带领团队步入“快车道”,团队以频繁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来回报医院和患者。在上级医院的帮扶下,科室团队先后开展了本地区首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首例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植入术、首例冠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术、首例左束支区域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也成功开展了泸州地区首例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术、首例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

……

以上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该院的多项技术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泸州及周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朱彬开展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

瞄准新目标

“国字号”招牌仅仅只是起步

“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走进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病区,悬挂在墙壁上的这些“国字号”招牌格外醒目。

“为了让患者享受到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我们不仅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帮助区域内的基层医院共同提高。”朱彬介绍,尽管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但仍会抽空关注医院的“胸痛中心群”、“急诊急救群”、“双向转诊群”等微信群,并一一回复基层医院医生的咨询。“科室还会定期开展培训,组织线上学术交流活动,一起成长。”

经过短短9年的不懈努力,泸州市中医院心内科就从“一片空白”发展成为泸州市治疗心脏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主要医院之一,科室常规开展冠脉类、心脏电生理、心脏电子器械植入等手术,并实现了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出院管理“全流程医疗服务”,蹚出了一条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室目前已经派出一名研究生外出进修学习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治,学成归来后科室结构性心脏病诊治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下半年,科室将选派骨干医生去攻读博士学位,为科室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注入新动力。”眼下,朱彬又有了新的目标。

供稿方:泸州市中医医院李娟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