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五通桥区石麟镇:巧用网络“新阵地”,开辟未诉先办“新赛道”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乐山市五通桥区石麟镇在开展党建引领心连心接诉即办工作中,深刻把握“群众在哪儿,民意就在哪儿”的时代特点,将互联网作为察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渠道,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组建“网络哨兵”,主动捕捉社情民意
7月5日上午,石麟镇“‘小麟通’网络民情收集员”许伽渝在抖音上刷到一个网友发布的三角凼附近村道山体崩塌的视频后,将该视频转发给接诉即办工作专班,石麟镇立即启动了“接诉即办”应急响应机制。
10分钟不到,接单后的镇村干部就踩着泥泞抵达现场处置,拉警戒线,安排铲车、挖机作业……不到一小时,原本被落石阻碍的道路恢复畅通。方嘴村2组村民黄绍军感慨道:“还以为要堵好几天呢,没想到一顿饭的工夫就通车了”。10分钟处置,1小时办结,这只是石麟镇“未诉先办”的一个日常缩影。
据悉,为了能够快速从网络上获取民情民意,石麟镇选拔17名年轻、懂网络的村(社区)后备干部,担任“‘小麟通’网络民情收集员”。通过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指导,熟练掌握在抖音、微信等热门社交平台及本地论坛主动巡查、收集信息的方法。
“我们用碎片化时间‘刷’本地信息,重点关注评论区和动态,及时捕捉民意诉求并推动解决。”许伽渝介绍道。截至目前,“‘小麟通’网络民情收集员”已及时摸排并推动23个网络民情“未诉先办”得到妥善解决。
(铲车清理落石)
织密“线上网格”,畅通民声直通车
6月下旬,兴无村通过微信群获悉村民对暑期留守儿童看护的担忧,立即组织村“两委”和村民议事会,共同商定了兴无村孩子的“暑期守护计划”——举办兴无村暑期辅导活动。
动员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老师,统计有意愿参加暑期辅导活动的学生名单,安排学习地点……7月7日,兴无村暑期辅导活动如期开班,免费为50多名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体育锻炼场所。“没想到我们只是在微信群里发了几句牢骚,村上就把我们烦心的事情解决了!”村民罗树琼对此赞不绝口。
“麒麟护卫队”微信群、“与麟同行”微信群……石麟镇按照“户户进群,人人在网”的原则,建立覆盖全镇的规范化民声微信群,村组干部担任群管理员,机关干部、民(辅)警、村医、党员等“小麟通”力量纷纷入群,形成线上“民生议事厅”。
石麟镇通过民声微信群宣传政策、解答疑问、回应关切。群众在群内反映的问题,同步纳入“接诉即办诉求清单”。按照“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的原则分类处置。今年以来,全镇通过民声微信群解答群众疑惑160余个,解决“未诉先办”群众诉求43个,响应速度提升47%。
(兴无村暑期辅导活动)
借力“网络平台”,赋能产业解难题
石麟镇作为五通桥区粮药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大力发展佛手种植,带动周边种植佛手3000余亩。为了提高佛手产品附加值,一些种植大户将目光转向观赏市场,精心培育大量佛手观赏果和佛手盆栽。“由于消费者不了解佛手的观赏价值,本地市场需求有限,销路一直打不开。”一些种植大户忧心忡忡。
石麟镇深刻践行“靠前治理”理念,主动发现产业发展痛点。将佛手观赏果和盆栽销路不畅的问题列为“每月一题”任务。启动“佛手宣传月”,联动多家权威媒体,利用抖音、新闻APP等互联网平台集中宣传佛手观赏价值,提升品牌认知度。
宣传迅速见效,7月上旬吸引云南采购商达成40万元定向采购意向后,又有多家外地采购商积极联系。“佛手宣传月”成功推动佛手产业从传统药用向观赏价值延伸,实现了产业赋能的新高度。
(媒体宣传拍摄佛手产业)
石麟镇以“网上看,马上办”的务实作风,通过制度化建设网络民情收集队伍、规范化运营线上社群、战略性运用网络宣传平台,跑出了“未诉先办”的加速度,不仅高效解决了民生“小烦恼”,更助力了产业“大发展”,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石麟样本”。(供稿:石麟镇人民政府 李泽锐 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