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味经济”到“甜味民生”:四川大竹一颗枳壳的价值重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从“苦味经济”到“甜味民生”:四川大竹一颗枳壳的价值重构

2025-07-23 14:3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小小苦枳壳,种出甜日子!近年来,大竹县锚定特色产业赛道,深耕枳壳种植,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让曾经的“苦药材”变成村民的“致富果”,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

走进石子镇雨坛村,连片的枳壳树郁郁葱葱,青翠的果实缀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运,一派丰收景象。

绿佳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吴小兵:我们基地种植枳壳300余亩,亩产2000余斤,今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

枳壳味苦却是个“宝”。在四川财拓农林科技公司的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药香四溢。新鲜枳壳经过筛选、切割、烘干,摇身一变成“黄金药材”。

四川财拓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仁亮:今年枳壳鲜货订单量1200吨左右,干货300吨,产值在400万左右,我们主要采购的区域在重庆梁平,四川南充、邻水、开江一带,主要生产出的产品销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

天城镇巧出“组合拳”,让大户带农户扩大枳壳种植规模,并套种玉米,实现粮经共生、一地多收。同时拉长产业链条,串起种植、加工、研发全环节,既鼓了村民腰包,更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天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竹秀:天城镇以“专业合作社十企业十农户”模式,全镇建立4个枳壳基地,面积约1200余亩,利用本地规上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我们将继续延伸枳壳深加工产业链,增加枳壳产品附加值,加强与科研院所研发合作,利用双河白酒基础优势开发枳壳酒、养生茶等系列产品,让枳壳产业真正成为助农增收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果果,撑起农民的钱袋子。

如今,大竹县已有9个乡镇种植枳壳3500亩,年产值1500万元,这颗“金果果”正带领村民奔向更甜的好日子!

(供稿 大竹发布)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