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守护生命通道的医者与师者——记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主治医师彭强
出生于1987年的主治医师彭强,从事肿瘤介入临床医疗工作已有十余年,他用精湛的医术与不灭的仁心,为无数肿瘤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也为年轻医者指引前行的方向。
【从医之路】扎根专业培育新锐
2013年大学毕业后,彭强怀揣着对医学的热忱,投身于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面对医院发展需求和患者期盼,外科专业的他毅然投身肿瘤介入科的建设,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初期,他以行动回应挑战,先后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潜心进修,将肿瘤消融、肿瘤介入栓塞、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前沿技术和高难度的诊疗理念带回广元。十余年磨砺,他从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科室的中流砥柱,在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领域,以其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操作技艺,赢得同行与患者的信赖。
彭强深知,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作为科室的骨干力量,他主动肩负起带教的重任,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认真负责地指导规培医师和实习生。从阅片分析、手术方案制定,到导管导丝的精细操作、围手术期管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原理、示范规范、剖析难点。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胆大心细”,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生死时速】精准施治守护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在肿瘤介入科的战场上,彭强一次次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惊险时刻。
2025年6月,一位老年直肠癌患者突发大量血便,生命垂危。彭强和团队迅速启动抢救,输血补液稳定生命体征后,果断施行直肠动脉栓塞术。凭借精湛的影像解读能力和精准的操作,快速找到出血点,成功止血并阻断肿瘤血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一名晚期宫颈癌患者因肿瘤压迫双侧输尿管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规支架置入失败且无法耐受外科造瘘。面对困境,彭强参与会诊,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微创穿刺造瘘术。手术创伤极小,风险可控,不仅解除了梗阻,挽救了患者的肾功能,更避免了长期透析的痛苦,赢得患者及家属高度赞誉。
再如一位肺癌患者,无法耐受外科行手术治疗,经团队会诊讨论后最终采用微创治疗方案——微波消融,术后已经生存超过5年,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肿瘤介入科医生是‘全科’医生,必须精通影像、外科、内科和手术操作,从细微症状预判风险,在复杂局面中寻找最优解,才能真正为病人打开生命通道。”彭强如此说,也如此践行着。医道至微,在精准制衡间破生存困局;仁心仁术,于时空交响中铸生命长城。这两句话,正是对他职业精神最凝练的诠释。
【医者仁心】责任在肩仁爱满怀
在赢得患者和家属无数赞誉的同时,彭强也时常面对患者出于感激送上的“心意”——红包。对此,他的态度始终如一:坚决拒收。他深知患者的不易,每一分钱都承载着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对健康的渴望。
“你们的信任和康复,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彭强这份清廉自守、以心换心的坚持,不仅体现在他个人身上,也言传身教地影响着每一位他带教的学生,成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的一块基石。
他不仅是一位手握导管、精准施治的“生命管道工”,更是一位点燃后辈心中明灯、传递医者仁心的引路人。在守护健康的征途上,彭强医生,以精湛医术为盾,以仁爱之心为灯,以传承之责为担,坚定地走在抗击肿瘤病魔的最前线。
正如一位家属在感谢信中深情写道:“当我们将红包塞给彭医生表达救命之恩时,他坚决推回,温和却坚定地说心意领了,看到您家人康复就是最大的红包。”那一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医术的高超,更是一位医生金子般的心。
(供稿: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