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二十余载献余热:董昌荣用行动注解党员本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退休不褪色,二十余载献余热:董昌荣用行动注解党员本色

2025-07-21 11:2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旌阳区孝感街道涪江苑社区,81岁的老党员董昌荣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忠诚与奉献,生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崇高境界。从铁路战线到社区街巷,他把为民服务的初心镌刻在岁月里,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温暖光芒。

职场三十八年:用担当筑牢初心根基

工作38年,董昌荣的脚步始终坚定而匆忙。1983年4月,他担任铁二局五处人事科长,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始终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责任感为企业育才。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迅速成长,成为中铁二局五公司乃至全集团各条战线的“顶梁柱”,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注入了坚实的人才动力。

1998年3月,调任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后,面对企业转型期的复杂局面,他扎根基层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用敢担当、善担当的“铁肩膀”扛起企业和谐稳定的重任。“党把我放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必须对得起党的教育!”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是他职场生涯的生动注脚,也让他成为领导眼中的“放心人”、职工心里的“贴心人”。

退休二十余载:在社区织就温情网络

2003年5月,告别奋斗半生的铁路工作,董昌荣婉拒子女准备的电梯公寓,选择留在熟悉的涪江苑小区。“投身志愿服务,既能为社区出力,又能充实生活。”秉持这份信念,他在社区开启了“老有所为”的新征程。

作为五处退休党委委员、涪江苑临时社区党总支书记,60多岁的他用“铁路党员管铁路人”的党建模式,盘活社区党建“一盘棋”。20余年来,他化身政策“宣传员”,用平实语言和鲜活事例向居民宣讲党的方针;当起思想“播种机”,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带动退休人员参与环境整治、铁路文化传承等志愿活动,让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身边有董大爷这样的榜样,我们也不能落后。”居民张昌富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旧改攻坚时:用执着圆了居民心愿

涪江苑小区是铁二局五处家属基地,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44栋住房仅有一处三十多年的简易篮球场,因年久失修成了“问题地”:篮球架锈蚀、路面坑洼、车辆乱停,安全隐患突出。2023年小区列入老旧改名单,建一处休闲广场成了居民最迫切的期盼。

但场地使用需中铁二局五公司批复。关键时刻,董昌荣连夜写下几千字情况汇报,等待无果后,年逾八旬的他顶着盛夏酷暑,和业委会成员多次往返成都,到集团及公司总部摆事实、讲道理;他还拜访昔日同事老友,向局领导转达老铁路工人的期盼。这份为民请命的执着与赤诚终于打动企业领导,闲置篮球场最终获批改造。

如今,凉亭里老人们唠家常,儿童游乐区孩子们嬉闹,广场上居民散步打球……昔日“边角地”成了社区最热闹的“幸福角”。“每天茶余饭后到广场走走,生活舒心多了。”张昌富和老伴的惬意生活,正是旧改惠民的生动写照。

邻里守望间:用真情化解“顽疾”

旧改推进到拆违阶段,小区穆大爷夫妇在单元门口搭建凉棚囤积杂物,成了环境与安全“顽疾”。社区、物业、公安等多次劝说无果,工作陷入僵局。

董昌荣得知后,念及老同事情谊,决定用真情打动老人。他自买水果牛奶登门探望,一次次促膝谈心,既讲政策法规,又聊邻里温情。“都是老铁路人,咱得顾全小区大伙的安全和环境。”这份超越职责的尊重与关爱,终于让老人解开“心结”,主动清理违建杂物,保障了旧改进度。

多年来,董昌荣身兼“文明宣传员”“安全巡逻员”“矛盾调解员”数职,配合街道推进“三供一业”改造、规范停车收费、整治乱停乱放,解决了居民生活配套差、停车难等民生问题。如今的涪江苑,路灯亮了、充电桩装了,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修好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港湾”。

“董叔经验丰富,工作上给我们很多指导,对社区老人更是热心。”涪江苑社区党委书记陈刚的评价,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面对“退休了不享清福图啥”的疑问,董昌荣总是目光坚定:“我是党员,图的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质朴话语,正是一名老党员跨越半世纪的初心坚守,也是“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最美注脚。(供稿方:旌阳区孝感街道 赖雅莉)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