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共享课程开放周活动圆满收官
暑假期间,成都高新区开启了青少年科学院共享课程开放周系列活动。继首批五个分院开启共享课程后,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第二批五所分院近日陆续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共享课程开放周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学习体验。
第二批开展活动的包括石室天府中学创新创造分院、中和中学电子信息工程分院、成都玉林中学创造发明与创新设计分院、成都市教科院附中航空航天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院。随着活动陆续结束,意味着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共享课程开放周活动圆满收官。
活动现场
石室天府中学创新创造分院:
AI赋能创新教育,打造智能实践课堂
石室天府中学创新创造分院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秉持先进创新教育理念,打造了高质量AI学习平台,推出《人工智能创意课——“Mind+开源硬件”》共享课程。该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文化涵养为归宿,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活动现场
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处理、多场景AI项目设计、物联网搭建、创客马拉松活动及科技园研学等。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运用3D设计技术打造“智能学习小屋”,实现了人脸识别自动开门及防陌生人尾随功能;设计学习机器人“小智”,完成定时播报天气、学习任务提醒等智能化操作;还搭建了智能物联系统,通过语音指令远程控制屋内设备。
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学生们不仅培养了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了个人创新能力。
中和中学电子信息工程分院:
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机器人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中和中学电子信息工程分院打造的《嵌入式系统基础学习班》与《创意制造——智能机器人提高班》两门共享课程,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奇思妙想的科技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
在《嵌入式系统基础学习班》中,同学们通过制作智能闹钟、红绿灯控制系统等实践项目,系统学习了IOROBOX软硬件开发、结构设计及程序优化。从理论学习到动手实践,再到最终完成作品展示,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汗水,也让他们在探索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创意制造——智能机器人提高班》则鼓励同学们化身创客达人,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他们运用编程知识,设计出智能仓库巡检机、浴室防摔报警系统、车辆防剐蹭红外检测器等创新作品。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素养,更让他们将“设计、探索、制造”的理念融入日常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都玉林中学创造发明与创新设计分院:
AI创客课程助力未来科技人才培养
成都玉林中学创造发明与创新设计分院以“AI联世界·少年创未来”为主题,推出《AI创客工坊》共享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创客挑战”的创新模式,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探究式的AI学习体验。
活动现场
课程涵盖专家讲座、企业研学、硬件基础、项目实践、创客马拉松及路演展示等环节,内容聚焦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前沿技术。同学们借助行空板等软硬件平台,动手完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与部署等实践任务。通过真实场景导向的项目学习,他们不仅深入理解AI技术原理,更学会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客马拉松和路演展示环节,同学们以团队协作方式,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作品,充分锻炼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市教科院附中航空航天分院:
探索智能科技与航空实践
成都市教科院附中航空航天分院以“逐梦蓝天·AI未来”为主题,开设了《AI机器人》和《航空课程》两门共享课程,旨在依托区域科创资源,打造青少年科创实践平台。活动涵盖专家讲座、科幻馆研学、走进社区、项目实践等环节。
活动现场
《AI机器人》课程聚焦学校旁边的临江社区问题,面向不同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学生,课程实施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开放、合作、协同和循证的行动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真实情境下的智能互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形成解决方案。
《航空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包括无人机编程、水火箭制作与发射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专家讲座、动手实践等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院:
探索AI与硬件的创新融合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院推出《Arduino人工智能应用》共享课程,以“智控生活,创享未来”为主题,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智能硬件的开发与应用。
活动现场
在课程中,同学们化身“智能产品设计师”,通过项目式学习,运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光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等电子模块,动手搭建智能生活场景。从智能台灯的光敏自动调节,到智能行李箱的自动感应开启功能,同学们在硬件组装、代码编写、系统调试的完整流程中,体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
课程采用“传感器认知—电路搭建—程序编写—功能优化—项目展示”的递进式学习路径,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更培养了问题拆解与工程实践的综合素养。当亲手设计的智能设备成功响应指令时,科技的奇妙与创造的成就感在同学们心中激荡。这种“硬件+AI”的创新课程模式,既让同学们掌握前沿的嵌入式开发技术,又激发了他们用科技优化生活的创新思维,为未来智能时代的探索埋下智慧的种子。
活动现场
“本次开放周活动中,十所分院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精心设计了涵盖前沿科技、创新思维、实践应用等领域的丰富课程。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实验操作、项目式学习、互动体验等,极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索精神。”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将始终秉持“创新引领、实践育人”的理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更优质的科技教育平台,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