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支书”到“领头雁”助推广福村产业振兴
“从脱下军装拿起听诊器,到挑起村支书的重担,身份在变,但为乡亲们做实事的初心从未改变。”7月15日,提起广元市旺苍县广福村支部书记唐春,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记者走访广福村,群众以“旁观者”“参与者”“领路人”三个身份的转变,为我们讲述了他扎根乡土二十余载,带领广福村拔穷根、谋发展的历程。
“旁观者”的触动:医者仁心种下初心
2002年,退伍军人唐春回到偏远的广福村。眼前景象让他揪心:山高路陡、看病艰难,大骨节病困扰着乡亲,年轻人纷纷外出,留下老人孩子无人照看。“光看着不行,得做点啥!”凭着在部队学的医疗知识和对家乡的深情,他毅然背起药箱,当起了村医。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沟沟坎坎间,他不仅用医术缓解了村民的病痛,更真切“触摸”到了广福的脉搏和乡亲们的期盼,也目睹了基层干部的担当。“服务乡亲、建设家乡”的种子,在他一次次出诊中悄然深种。这段“旁观者”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村情民意,也积蓄了日后投身乡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参与者”的担当:躬身实干破解难题
2020年,唐春从村医转变为村干部,正式“参与”村务管理。角色变了,肩上的责任也重了。广福森林资源丰富,又有市科技局帮扶,他和村“两委”认准了林下中药材产业这条路。从零开始,他带领村民学习技术,探索天麻、黄精种植。田间地头成了他的“办公室”,向技术员请教、向老把式取经,带头搞菌种基地,硬是攻克了天麻大棚换土栽培等关键技术。针对劳动力短缺的家庭,他创新试点“庭院种植”,让房前屋后也能生“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广福村天麻产值突破150万元,村集体增收13万元,“广福乌天麻”更是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产业要发展,民生痛点更要解决。面对“看病难”,唐春和村干部们一趟趟跑、一次次协调,累计解决难题30余个,组织免费体检2000多人次,坚持每年将价值10多万元的药品送到100多名大骨节病患者手中。看到留守老人孩子吃饭难,他推动办起“爱心食堂”,提供爱心送餐服务。他还依托劳务专合社,让8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参与者”的酸甜苦辣,让他更坚定了为乡亲做实事的信念。
“领路人”的使命:擘画蓝图聚力振兴
凭借多年实干赢得的信任,唐春挑起了村支书、村主任的重担。身份再次转变,成为“领路人”,他深感责任千钧。“不能再‘走一步看一步’,得为广福的未来和乡亲们的‘钱袋子’谋划长远。”在镇党委支持下,他外出跟班学习,邀请专家进村指导,明确了新方向:延伸产业链,建加工厂,搞精深加工,让产业效益最大化。
从守护健康的“兵村医”,到破解难题的“实干者”,再到擘画蓝图的“领头雁”,唐春用二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广福村的振兴路上,他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