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戎装守初心,军事化治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记大竹县庙坝镇五桂村党委书记余龙军
走进如今的五桂村,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老人健身,苎麻基地里村民忙着除草施肥,渔人部落内游客漫步垂钓,“生态农旅、金花渔村”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曾是普通村落的地方,如今已蜕变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而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兵支书”余龙军的执着与担当。从企业高管到乡村“领头雁”,他褪下戎装却不改军人本色,以军事化的严谨作风抓治理、兴产业、促融合,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书写着“排头兵”的实干答卷。
响应号召:舍高薪归桑梓,以军人担当赴振兴之约
1995年退役后,余龙军在企业摸爬滚打十七载,从职员一路晋升至总经理,年薪20万的岗位让许多人艳羡。然而,当听闻国家号召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时,军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烙印让他毅然抉择:“家乡需要人,我不能缺位。”2012年,他放弃高薪回到阔别20余载的五桂村,带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征程。
文旅融合:拓思路兴产业,以战略眼光筑增收引擎
回到家乡后,余龙军瞄准本村渔人部落的发展潜力,以军人特有的前瞻性和执行力投身景区建设。他深知,乡村振兴不能“守着山水吃老本”,必须走“文旅融合”的创新路。
他带队走遍全村梳理资源,将本地民俗文化、农耕传统融入景区打造,规划出“亲水体验区”“民俗展示馆”等特色板块,推出“农耕文化节”“乡村美食汇”等活动,让景区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同时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推行“军事化”服务标准——员工统一培训、游客诉求限时响应、安全隐患每日排查,他自己更是带头值守,节假日从不休息,曾连续30天蹲点解决停车场拥堵问题,最终建成生态停车场并开通接驳班车,游客满意度从70%提升至98%。
在他的推动下,渔人部落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稳定在2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关联产业增收超千万元,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文旅融合”成为五桂村增收的“金钥匙”。
基层治理:军事化作风建秩序,以铁腕柔情护民生
2020年村党组织换届,五桂村因事务繁杂、矛盾突出,村党委书记人选迟迟定不下来。镇党委看中余龙军“敢啃硬骨头”的军人特质,力邀他担责。“当兵的哪能怕困难!”他临危受命,将军队“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作风融入基层治理。
他推行“网格军事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连”,由党员、退役军人担任“连长”“网格员”,像执行军令一样落实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安全巡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曾有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僵持3年,他带着“网格员”多次上门,像“解战术难题”般摆事实、讲法规,最终促成和解。针对村里事务繁杂的问题,他推行“清单式管理、限时化办结”制度,要求村干部像军人执行任务般高效履职,群众诉求回应率、办结率均达100%。
群众的急难愁盼,他始终放在心上。有人反映夜间出行不便,他当即立下“军令状”:“3天筹钱、1周亮灯!”带头捐款2万元,联动乡贤、企业筹得8万余元,7天内为全村主干道安装50盏路灯,村民说“这效率,比部队拉练还快”。发现施工项目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他连续半个月蹲守现场,拿着图纸逐项对照检查,如同校验军事装备般严苛,确保每一分建设资金都用在实处。
在他的治理下,五桂村连续5年零信访积案,先后荣获“省级四好村”“省‘六无’平安村”等称号,成为基层治理的样板。
产业发展:多链融合促振兴,以全局思维强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是脊梁。”担任村党委书记后,余龙军以“战役布局”的思路规划产业,推动“农业+文旅+电商”多链融合。
面对原牧宇专业合作社经营不善的困局,他牵头重组团队,聚焦大竹县“六张名片”,规模化发展糯稻、苎麻、稻虾共养等特色农业。他像指挥战役一样规划产业布局,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负责技术和销售,村集体协调土地流转,农户参与种养,形成“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闭环。
为提升产业质效,他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军事化”技术培训,要求农户严格按标准种养,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仅苎麻产业就带动400余户年均增收超万元,400余亩苎麻基地、100余亩糯稻基地、25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此外,他还推动建成2个电商直播基地,培训村民当“主播”,将糯稻、葡萄等农产品通过直播外销,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10万元。
如今的五桂村,产业多点开花:400亩苎麻、100亩糯稻、25亩稻虾共养基地连片成规模,70亩沃柑、30亩葡萄果园果香四溢,6家家庭农场、2个电商直播基地活力满满。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3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色不改:一身正气树标杆,以赤诚之心映初心
从救人于危难的“逆行者”到守护平安的“排头兵”,余龙军始终以军人的赤诚对待群众。一次下村途中,他发现村民郭某不慎掉入鱼塘,当即纵身跃入水中救援,跪地实施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赶到,自己却浑身湿透、筋疲力尽。还有一次,下班途中接到群众电话,说有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他立即开车前往,动用所有人脉资源排查信息,天黑前将老人安全送回家,家属送锦旗感谢时,他只说“我是党员,又是村党委书记,更是当过兵的人,这是应该的”。
在他的带动下,五桂村形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邻里互助、诚信友善成了村里的新风尚。如今的五桂村,不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更获评“省级文明村”“省级文化振兴样板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从军营到乡村,从高管到村书记,余龙军褪下的是戎装,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他用军人的坚毅、党员的担当,让五桂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党的旗帜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高高飘扬,生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军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