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富乐实验小学:以美育为笔 绘就孩童成长斑斓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绵阳富乐实验小学:以美育为笔 绘就孩童成长斑斓画卷

2025-07-11 16:3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近日,绵阳市游仙区童声合唱团一周年音乐会在东原小学多功能厅温情上演。这场由富乐实验小学牵头,联合全区41所中小学组成的合唱团,用清亮童声演绎《童年》《灯火里的中国》等经典曲目,将音乐之美沁入每位观众心田。而这,仅是富乐实验小学美育教育实践的一个生动切片。

走进富乐实验小学,“美”的印记无处不在:书法作品中,颜体的雄浑与瘦金体的飘逸交相辉映;美术教室外,水墨山水与油画抽象作品色彩斑斓,每一笔都承载着孩童的奇思妙想。“美育不是教育的点缀,而是教育本真的体现。”校长王云东坦言,学校的初心始终纯粹——让每个孩子在美的熏陶中,学会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用心灵传递美,最终实现“各美其美”。

剪纸为桥 架起文化对话之梁

2025年5月,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颁奖典礼上,该校六年级学生舒子洋作为四川省唯一获奖代表,凭借剪纸作品《川港剪映》摘得第三届“童眼看川港”征文绘画活动一等奖。这幅作品以绵阳非遗剪纸为载体,将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熊猫、火锅等四川元素,与香港紫荆花、双层巴士、中银大厦巧妙融合,让两地文化在剪刀开合间“对话”。

“剪纸的灵魂在‘连’与‘断’之间,就像文化,有共通处,也有独特性。”老师朱丽媛的点拨,让舒子洋跳出简单拼贴的思路,转而以艺术巧思串联起古蜀文明与现代都市的印记。

据介绍,剪纸课程是富乐实验小学“非遗美育”体系的核心之一。学校还开发了“剪纸+历史”“剪纸+文学”等跨学科课程。“比如剪‘三国人物’时,我们会结合《三国演义》讲历史故事;剪‘二十四节气’时,就带孩子们观察自然,写剪纸日记。”如今,剪纸已从兴趣班发展为全校普及课程,每个孩子都能用剪刀剪出属于自己的“文化故事”。

36个社团织就“美育教育”的成长网

在富乐实验小学,美育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以“君子文化”为底色,构建了“君韵”美育课程体系:君韵天籁合唱节、君韵丹青美术节、君韵书城书法节……一年一度的“君韵艺术周”,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美育嘉年华”。

“以前我觉得自己没艺术细胞,直到加入扎染社团。”四年级学生杨依涵说,去年艺术周,她用扎染技法染了一块蓝白相间的方巾,被选为学校“非遗文化展”的展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时,我突然明白:美,原来离我这么近。”

这样的故事,在富乐实验小学并不少见。学校目前开设了36个专业艺术社团,涵盖剪纸、扎染、陶艺、国画、舞蹈、戏剧等十余个门类,其中12个社团由校内外专业教师授课。体卫艺术处副主任向柯介绍道:“我们坚持‘基础课普及+社团课提升’的模式,比如美术课教基础技法,社团课则带孩子们做‘非遗文创’‘校园景观设计’等项目式学习。”

近三年来,富乐实验小学学生在各类艺术比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8人次、省级36人次、市区级640人次。更珍贵的是,许多曾“不自信”的孩子在美育滋养中找到光芒:从不敢开口唱歌的孩子成为合唱团主唱,“画不像”的孩子开始用画笔记录校园四季。

以美润心 让“美美与共”成为生命的底色

“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当孩子们学会用美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的心灵会更柔软,更包容,更有力量。”向柯自豪道。

在富乐实验小学,美育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课堂的界限,美的“触角”早已延伸到教室之外,将“君子文化”与美育深度融合。“以前我觉得美育就是画画唱歌,现在才明白,美育是教会我们如何生活。”舒子洋说,“当香港的同学夸我的剪纸‘像会讲故事’时,我突然觉得,原来美真的可以跨越山海,连接人心。”

“我们期盼,每位富乐实验小学的毕业生都能成为‘美的传播者’,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传递‘美美与共’的美好信念。”向柯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君子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素养人才。”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