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蹬河3号院:信义治理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跳蹬河南路3号1-5号院是成华区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建成于1998年,共20个单元280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40%,是典型的高龄化小区。2018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无物业管理,自治能力薄弱。2025年,社区以该院落为试点,创新推行“信托制”治理模式,构建“党建+自治”双轮驱动机制,同步打造“信义为老服务”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两支队伍齐发力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今年5月,在红桥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指导下,小区成功导入信托制小区治理模式,并组建了12人的信义治理小组和8人的信义为老服务队两支自治队伍。建成以来,两支队伍持续发挥作用,针对小区公共问题开展"后置营造"建设。
"我们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到大家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墙面老旧、缺乏活动空间、老人出行不便。"自管小组组长谢姐介绍。在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下,两支队伍分别认领任务:治理小组负责墙面翻新和打造信义种子园,为老服务队则主攻适老化改造和全方位的为老服务。
共商共建共享老旧小区换新颜
今年6月,信义治理小组带领居民们一起粉刷了办公室墙面,将原本斑驳的墙面变得明亮整洁。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家利用小区边角空地,共同打造了集"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和"老人植物疗愈"功能于一体的"信义种子园"。
"这个园子以前是杂草丛生的死角,现在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党员居民高伯伯笑着说。
与此同时,信义为老服务队也没闲着。他们不仅逐户走访高龄老人,了解到老人上楼没有扶手支持,行动不便,最终决定在全院20个单元楼安装黄色扶手。还建立起为老服务体系,定期为老人提供认知障碍科普宣传、健康关怀、邻里茶话会、对特殊老人提供一对一结对服务等。
"安装前我们反复测试高度,确保老人使用舒适。"服务队成员贺孃表示,这些暖心细节让小区适老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一个真正的老人友好小区。
"信托制+"模式持续释放治理效能
"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更重要的是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红桥社区负责人表示,通过信托制治理模式,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形成了"发现问题-共商方案-合力解决-共同维护"的良性循环。
据悉,跳蹬河3号院的经验将在红桥社区其他院落推广。未来,这里还将开展更多信义文化活动,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