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荣:散酒不是低档酒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杨官荣:散酒不是低档酒

2025-07-10 11:1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以下内容含推广:

当白酒行业步入存量竞争的深水区,川酒集团却在散酒赛道跑出加速度——6月上线的官方定制小程序实现“1瓶起定、最快3天发货”的定制酒全民化突破;同时,启动“川酒集团+”散酒铺全国化布局,成为散酒市场从“野蛮生长”迈向“品质升级”的破局者。

作为连续担任五届“国家评酒委员”的技术派管理者,川酒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官荣以其独有的严谨与敏锐,正在重新定义散酒的价值内涵。酒业家就此专访杨官荣,解码其背后的战略逻辑。

穿越周期的行业洞察:人口结构变迁下的机遇捕捉

酒业家:您之前多次提到白酒行业面临“代际断层”,在您看来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哪些本质变化?

杨官荣:这两年行业讨论最多的是“量减价增”,但我更关注底层消费逻辑的变化。最直观的是人口结构——40-60岁人群贡献了70%的白酒消费,但随着这代人逐渐退出主流消费市场,90、00后独生子女的饮酒习惯截然不同。我儿子是00后,他和朋友聚会更倾向于理性消费,他们认为的好酒逻辑不仅是历史、文化、品牌,更是要自我主张,同时他们对传统高溢价白酒天然有距离。这种代际更迭倒逼行业必须做出改变。

酒业家:在这种消费迭代变化中,白酒该如何寻找机遇?

杨官荣:白酒消费迭代背后藏着三大机遇。

第一是消费升级的“隐性机遇”。年轻消费者虽然减少饮酒频次,但愿意为品质买单——以前喝10元/斤散酒的群体,现在愿意尝试50元/斤的纯粮酒,这个市场规模正在以25%的速度增长。

第二是品质革新的“窗口期”。目前白酒市场中,非纯粮酒在低端市场中仍然占有不小的份额,而川酒集团整合260余家酒企形成的60万吨原酒产能,正好能填补这个质价断层。

第三是全球化的“新蓝海”。当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之时,60多亿海外人口的白酒消费市场才刚刚起步,这需要我们用更开放的产品形态去对接。

从“企业专属”到“全民定制”:小程序背后的消费平权

酒业家:传统定制酒往往被诟病“门槛高、周期长”,川酒集团如何让定制服务惠及普通消费者?

杨官荣:我们打破了三个壁垒:一是价格壁垒——过去的定制酒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起定,现在个人消费者花99元就能在我们这里定制专属产品;二是技术壁垒——通过整合12大香型原酒基因库,搭建智能设计系统,让消费者在手机上就能参与到产品的共同打造中;三是信任壁垒——我们正在为每个定制产品都配上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看到产品质检报告、酒体专业评价等信息。

这种变革的本质是“消费平权”,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过去只有企业客户才能拥有的定制服务。散酒不是低档酒,而是真正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私人定制,川酒集团的散酒本质就是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纯粮好酒。

酒业家:从产业端看,6月上线的官方定制小程序对川酒集团的原酒整合起到了什么作用?

杨官荣:从产业端看,小程序更像是一个链接产能与需求的“智能路由器”。我们打通了260余家酒企的原酒储备,通过数据算法实现产能与需求的精准匹配,让四川的浓香原酒、酱香原酒、清香原酒都能找到最适合的消费场景,推动行业从“经验生产”转向“数据智造”,这也是川酒集团打造的“白酒芯片”的落地实践。

“川酒集团+门店名称”散酒铺:国企背书下的场景革新

酒业家:川酒集团的散酒铺模式与传统有何不同?

杨官荣:在“川酒集团+”散酒铺的建设上,我们提出3.0模式,本质是解决行业两大痛点:一是品质不透明,二是品牌碎片化。传统散酒铺的产品像“开盲盒”,品质全凭老板良心;而我们每个门店都有实时更新的检测报告,甚至公示酒体的“三围数据”——酒精度、酸酯含量、陈酿年份,好品质让消费者看得见。同时,通过“川酒集团 +门店名称”的店铺命名方式,用国企背书建立品牌信任锚点,为合作伙伴赋能,助力市场销售。

更重要的是产品力打底。我们内部有个“前三标准”:同等价位、香型、度数的产品,我们的品质必须进入行业前三。这源于我们对原酒供应链的深度把控,从基酒储备到勾调技术,从质量检测到物流配送,每个环节都建立了标准化体系。这在传统散酒行业是不可想象的。

酒业家:我们了解到川酒集团规划未来3~5年要落地1000家散酒铺门店,这些门店如何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

杨官荣:我们提出“千店千面,一店一魂”——Ⅵ形象、品质标准、检测体系必须统一,这是国企背书的底线,但鼓励合作伙伴结合地域特色做场景创新,比如在四川门店推出“老窖风味特调”,在广东门店搭配荔枝酒品等。这种模式既保持了品牌辨识度,又让每个门店有了自己的“性格”,更容易融入本地生活圈。

“我们做的不是散酒连锁,而是用工业化标准打造白酒的‘品质便利店’,让每个消费者在楼下就能买到放心好酒。”采访尾声,杨官荣如是总结说。从酿酒专家到企业管理者,他始终相信:白酒行业的终极竞争一定是品质与品牌的竞争。这种扎根民生的产业理想,或许正是白酒行业穿越周期的真正密码——当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形成共振,当品质坚守与消费趋势同频共进,一个更具生命力的白酒新生态正在悄然成型。这不仅是川酒集团的战略蓝图,更是中国白酒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