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赋能防汛减灾及抢险救援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
7月9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举办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赋能防汛减灾及抢险救援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会议以产业赋能城市安全发展为核心,通过发布真实需求、解读惠企政策、展示创新产品,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汛减灾、抢险救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对接会现场
此次供需对接会发布了三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涵盖应急救援、水务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
成都市应急局围绕抢险救援等方向发布首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急救援”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提出在重点区域构建“成都应急低空鹰眼”场景:计划在全市重点防范区域部署39台大疆机巢,构建“空地一体应急”感知网,通过无人机自主巡航、实时侦察、三维建模等功能,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处置效率。
成都市水务局围绕城市内涝治理、山洪灾害防御、人员安全转移等方面发布首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水务”应用场景需求清单,计划深化卫星遥感、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型监测手段在重点风险点位监管、重点水务设施运行、防汛减灾等业务场景的应用,构建驻站监测和移动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提升防汛减灾信息动态监测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围绕地质灾害精准防范等方向发布首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地质灾害防治”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包括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等。
既有场景需求清单,更有政策引导和惠企支持。会上,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和市科技局分别解读了“揭榜挂帅”专项政策和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根据政策,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采用“联合攻关”鼓励产品创新迭代。市科技局还重点介绍了技术创新研发、产业链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等扶持措施,覆盖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对接会上,鼎桥通信、伊娃云智、为辰曜创、成都纵横、四川傲势、成都泰测等6家重点企业依次登台,展示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品在防汛减灾领域的应用能力。
据介绍,近年来,成都市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构建“1+3+1”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已聚集1006家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39%,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上榜四川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据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接活动也是谋划产业发展的一个“思路之变”:联合多个场景应用主管部门共同开展,与时俱进根据城市所需、人民所需,推动产业发展,让新兴产业带来的更多科技成果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城市和人民。
下一步,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将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原则,以“多主体参与、多场景验证、多渠道支持”为抓手,构建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实施分层分类的支持政策,努力为成熟产品提供市场平台、为在研产品提供验证场景,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功能拓展、产品迭代,以产业之力赋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