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丈青山 清辉鉴国宝———吴晓川讲座走进“南高” 解码大熊猫与科学家精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竹杖丈青山 清辉鉴国宝———吴晓川讲座走进“南高” 解码大熊猫与科学家精神

2025-07-08 14:0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前,南充高中(南高)临江校区“伯农文艺讲堂”第六期如约开讲。本期讲堂以“保护‘国宝’的‘国宝’——‘先生’胡锦矗”为主题。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吴晓川教授担任主讲人,西华师范大学杨小平教授和胡锦矗先生的女儿胡晓女士作为特邀嘉宾,带领听众走近大熊猫保护领域的传奇人物胡锦矗,探寻“国宝”背后的科学故事与科学家精神,引发师生热烈共鸣。

解码“国宝”:调研到传承的科学之旅

讲座中,吴晓川分享了自己的调研足迹:探访“五一棚”“白熊坪”等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深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等科研院所,实地考察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等。通过对近千万字文献、档案的挖掘整理以及对数十位专家的口述访谈,吴晓川生动呈现了胡锦矗先生在大熊猫研究领域的奠基性贡献——作为“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不仅推动了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起步,更以科学精神诠释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坚守。

“胡锦矗先生是保护‘国宝’的‘国宝’。”吴晓川强调,从原始熊猫到现代大熊猫的演化史、熊猫食性、分类学、生态习性等知识,在讲座中一一解码。这些内容不仅揭开了大熊猫的神秘面纱,更让听众深刻理解:科学家对物种的研究与保护,是守护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力量。

互动燃情:学生提问点亮科学好奇心

讲座设置的提问与问答环节成为亮点。学生们围绕大熊猫的演化、群居性等问题踊跃发言,展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例如,“熊猫最开始就吃竹子吗”“尾拇指有何作用”等提问,既聚焦物种特性,也折射出同学们对生态科学的深度思考。吴晓川一一解答,并用胡锦矗先生的科研故事勉励学生:“科学探索需要好奇心与专注力,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调研精神。”

活动中,同学们还收到了胡锦矗的学生的明信片,这份特殊的“纪念品”让科学家精神具象化。现场参与热情高涨,不少学生表示:“原来‘追星’可以是追科学家的星,他们的故事比娱乐明星更动人。”

精神传承:以科学家精神照亮青春征途

讲座尾声,吴晓川寄语青年学子:“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胡锦矗先生一生扎根科研,为大熊猫保护倾尽心血,这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精神,是国家和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他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将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探索真理的动力,在学业与人生中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品格,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们的感悟真挚而热烈:“讲座让我们看到,科学家不仅是知识的创造者,更是精神的灯塔。胡锦矗先生对大熊猫的研究,守护的是生态家园,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从熊猫的尾拇指到科学家的‘精神拇指’,同学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以热爱与坚守成就人生价值。”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关于大熊猫与科学史的知识“盛宴”,更是一次科学家精神的生动洗礼。学校通过讲座,旨在引导学子以“国宝守护者”为榜样,在追星逐月的青春路上,追寻真正值得敬仰的“科学之星”,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书写属于青年的奋斗篇章。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