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级科研项目!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级科研项目!

2025-07-07 14:2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2024年度四大慢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项目落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再传喜讯——由副院长张震领衔的心血管内科团队首次参与“重大慢病协同防控体系推广示范-协同创新先行试验区(江苏泰州方案)【2024ZD0524400】”项目中。

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落地不仅彰显了医院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实力,更标志着西南山区慢病防控工作将迎来全新变革。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取得诸多突破——团队成员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兼具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科研实力。

近3年来,科室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亮眼成绩:荣获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110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575.15分,稳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

未来要干啥:

西南山区因地势险峻、面积广阔、海拔高等原因,对慢病的防控、治疗和管理能力受限。为破解难题,驱动区域山区慢病防控能力同质化发展,作为四川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勇挑重担,心血管内科团队提出了“数智化医防融合”创新理念,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慢病防控模式。

下一步,团队将依托本次“国家级”重大专项的支持,着力实现山区慢病管理三大核心突破:

一是打通信息壁垒,依托5G远程随访研发等医工结合实践积累的经验,借助智慧技术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与“医护-公卫”两级联动的慢病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精准干预;二是打造管理模式,向基层医务工作者深度推广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派驻各医疗机构积淀总结的慢病管理“三院经验”,推行家庭医生“包干到户”责任制,为每位患者配备专属“健康管家”,强化日常健康宣教、疾病监测与转诊服务,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三是打破地域限制,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远程心电等医疗平台,让山区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流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提升慢病高危患者的诊疗与预后效果。

展望未来,心血管内科团队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实施,加速“互联网+基层医疗”模式在西南山区的推广应用。通过在先行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符合区域特点的慢病防控“成都路径”,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成都智慧”,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供稿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