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创新“气象+农业保险” 科技赋能破解农业政策保险痛点
近日,四川省在眉山、自贡、成都、资阳、遂宁、宜宾6市试点推行的“气象+农业保险”融合赋能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气象科技与农业保险的深度耦合,为农业生产筑起“智慧防护网”,不仅破解了传统保险定损难、效率低的痛点,更以科技之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迈向新高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嵌入全链条构建防赔新体系
在农业保险领域,传统模式存在定损难、效率低等诸多弊端。四川省气象局、人保财险四川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四川分公司”)、四川汉盛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盛源科技)联合打造的“气象+农业保险”融合模式,以气象数据为核心,将农业保险划分为保前(PI)、保中(DI)、理赔(CS)三大阶段,实现全流程风险管控。
保前阶段:通过加密气象监测网络、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开展种植区划与风险评估,实现“按风险定价、按需求承保”,让保险定价更科学合理;保中阶段:依托全省农业保险智能服务平台,实时推送作物灾害预警与农事建议,多部门联动指导农户主动防灾,从源头实现风险减量。理赔阶段:开发在线理赔证明出具平台,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自动气象站等“天-空-地”技术进行定损,利用气象指数触发自动理赔机制,将理赔时效压缩至3天内,定损精准度提升超30%,显著提升了理赔效率和公平性。
试点成效显著双效提升惠民
自2023年试点应用以来,6市农业保险工作进入“减量增效”的良性发展态势。风险减量成果亮眼,试点服务县2023年、2024年报案平均次数同比锐减64%、71%,农户采纳预警建议后生产管理改善率达92%,防灾减灾主动性显著增强。
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农户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7%以上,2024年四川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突破61.2亿元、同比增长5.3%。自贡再生稻高温热害监测模型将灾损评估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安岳柠檬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累计推送信息900余条,助力农户减损320余万元;眉山晚熟柑橘产区查勘定损效率提升超50%,技术融合红利持续释放。
破解行业痛点打造川版样本
据悉,该模式以客观气象数据为核心,突破传统农业保险“道德风险高、定损争议多”的瓶颈,形成可复制的“四川经验”。技术赋能,“卫星遥感+无人机+AI算法”实现灾害厘米级识别,让定损更精准透明。机制协同,政府、气象、保险、农业相关部门构建“风险减量共同体”,形成跨领域联动格局。服务下沉,政策宣讲、农技培训与保险服务深度融合,农户投保意愿与风险防控能力同步提升。
“这一模式将保险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预防+事中减损+事后高效理赔’,开创了农业风险管理新范式。”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指出,气象科技的嵌入让保险服务链向预防、减损环节延伸,实现了风险治理的关口前移。
人保财险四川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融合与机制创新催生的“防赔结合、风险减量”效应,正是破解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核心引擎,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未来,四川将着力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科技赋能”的立体保障体系,推动创新模式全省覆盖,以气象保险深度融合为农业“兜底”,护航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打造全国农业风险管理新标杆。(供稿方:德阳市气象局 蔡嘉婧 金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