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可被人体吸收!新技术打破传统支架终身留存局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血管内支架可被人体吸收!新技术打破传统支架终身留存局限

2025-07-01 17:1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中江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成功完成全县首例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置入术。据了解,生物可吸收支架在血管内完成支撑使命后,3-4年内会逐渐被人体分解吸收,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避免了传统金属支架的永久存留和长期维护。

近日,李先生因反复胸痛到该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发现,其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狭窄高达90%。经过严格手术评估和充分沟通,医疗团队与患者及家属一致决定采用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术。

手术中,医生严格遵循生物支架操作规范,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完成预扩张处理,并熟练地将可吸收支架精准置入病变部位。完成支架释放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原狭窄病变完全解除,血管恢复自然形态,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该院医生介绍,目前心脏介入所用的支架99%以上是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需长期服药,并且支架要一直保留在体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生物可吸收支架弥补了金属药物支架的不足。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在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材质(聚乳酸,金属镁、锌、铁等)制成。它不仅能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有效的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支架本身还能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恢复靶血管的生物性,达到冠脉介入治疗真正的“微创、无痕”的预期效果。

此外,生物可吸收支架还解决了部分患者对金属支架存在的过敏反应和排斥心理等问题,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过,它也不是谁都能用的,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生物可吸收支架适应症范围主要包括:原发病变、简单病变、稳定性冠心病、轻度钙化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供稿方:中江县人民医院 罗孝成 陈绍梅)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