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蓬安: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蓬安县桑梓幼儿园的孩子们参加游园活动(资料图)。彭圣洲摄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
近年来,四川南充市蓬安县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重点,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开办社区食堂,构建“1+N”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优化儿童关爱服务和基础教育布局,建设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托起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
实施“健康老龄化”行动实现老有所养
“王大爷,握住栏杆,身体慢慢向上移……”6月25日,在蓬安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因咳嗽气喘加重入院的王大爷正在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护士张红黎正在为王大爷进行卧位护理。家属刘女士感慨:“在这里看病不需要在科室间跑来跑去,很多检查治疗在床边就能完成,很方便!”
“老年病科配备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蓬安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注重多学科协作,整合内科、外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资源,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蓬安县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健康养老服务。各大医院在候诊区设置舒适的座椅、饮水机等,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病房内配备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病床、卫生间等设施。同时,加强医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活动。
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就医条件,蓬安县还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老年康复病房、日间照料中心等,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疾病诊断并提出治疗建议。同时,该县还组织医疗专家定期到农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河舒镇小板桥村的陈大爷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以前生病只能到县城看,现在村里的家庭签约医生经常上门为他检查身体,时常还有县上的医疗团队到村开展义诊活动。“家门口也能看‘专家号’。”陈大爷说。
近年来,蓬安县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该县将60岁以上老年人纳入健康管理重点人群,1275名医务人员组成16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签约服务;针对失能老年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指导、健康风险指导、心理支持和就诊转诊建议;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定期随访,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确保老年人患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该县还推出远程医疗服务。
拓展普惠托育服务实现幼有所托
6月25日,在蓬安县彩虹幼儿园的托育班里,孩子们的歌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托育老师彭美玲正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并时不时关注着小涵的情况。
今年2岁多的小涵,到彩虹幼儿园托育班已有近半年时间,这几天正在学习自主吃饭。彭美玲不时拍下视频,发给小涵妈妈。
“孩子上了托班后,我们早上送、晚上接,大人白天可以正常上班,孩子的生活习惯也明显变好。”小涵妈妈说,进入托班后,孩子社交能力明显提高。
“这个班共有15个娃娃,家长基本都在忙工作。”彭美玲介绍,托育班根据孩子家庭情况提供日托服务。同时,针对托育孩子分布广和家长没有固定时间接送等问题,上下学期间,学校还将提供校车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彩虹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目前可提供托位110个。
为推动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去年底,蓬安县启动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建设1个托儿所,设计100余个标准化托位。蓬安县卫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3岁以下幼儿提供专业科学的照护服务。
近年来,蓬安县全面构建普惠性、优质性、特色性、开放性、协同性的学前教育体系,将各类学前服务资源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对新建或即将建设的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完善用于托育的硬件设施;对已经满足条件的幼儿园,做好托班硬件、师资、招生和经费保障等工作,鼓励他们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3岁以下早教领域延伸,努力实现“幼有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