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 放心用⑯|瞄准高端市场 玻纤行业龙头企业增资成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都造 放心用⑯|瞄准高端市场 玻纤行业龙头企业增资成都

2025-06-27 16:3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欧洲产业城的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这里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作为西部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目前年产能已达40多万吨,产品远销全球。

这家来自浙江嘉兴桐乡的新材料龙头企业,来蓉的21年间,打破定位低端的“初印象”,不断扩产、改造升级,持续增资,与成都本地产业链同步迈向高端化。

不久前,中国巨石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巨石集团之全资子公司巨石成都拟根据市场情况分期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3.4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巨石成都公司生产基地产能将达到60万吨。

从桐乡伸出的根茎,到了成都,如何把藤蔓长强壮、枝叶长繁茂?

持续加码 从低端定位转为高端制造

巨石成都2004年上马的第一条生产线——投资2.5亿元、年产3万吨的中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在当时全球同类生产线中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然而,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杰坦言:“当时我们生产产品的定位还是中低端产品。”

随着制造业高速发展,西南市场对高端玻璃纤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巨石敏锐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果断淘汰成都基地的落后产能,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我们下定了在成都发展高端制造的决心。”陈杰回忆道,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低端产品逐渐退出生产车间。

如今,巨石成都公司完成“智改数转”的智能制造基地,生产效率提升40%,高性能产品产量比重达到90%以上。其中,获评“成都造工业精品”的玻璃纤维产品,具有高强、不燃、隔热、隔音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建筑工程等领域。陈杰说:“我们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采用先进配方,适配多种热塑性塑料增强场景,可赋予复合材料制品卓越的性能优势,深受市场欢迎。”

“多年来,巨石对巨石成都的创新投入和扩大升级一直只增不减,让我们技术、成本和市场空间等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产能从3万吨跃升到40万吨,销售从西部走向全球,目前已成长为西部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的典范标杆。”陈杰介绍。

中国巨石在国内玻纤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40%左右,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全球玻纤市场的占有率为28%,是全球最大的玻纤制造商。如今,巨石成都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部署中国巨石的国内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巨石整体产业链优化和全球化布局。

桐乡的“根茎”在成都扎下深根

龙头企业从桐乡伸出的“根茎”,能在成都茁壮成长,得益于优质的土壤。

“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高效的沟通机制让我们深感温暖。”陈杰亲身体验到,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成都良好营商环境,“成都非常包容,对外来企业高度重视。从园区到市政府,各级部门都为我们提供了贴心的服务和支持。”

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陈杰经常向合作伙伴推荐成都:“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丰富的人才资源、优惠的政策支持,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就像磁铁效应,目前,巨石成都已带动数家上下游企业落户成都,形成从玻纤生产到复合材料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共同推动本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我们见证了成都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的发展历程。”在陈杰看来,如今,成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技术创新活跃频繁。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908家,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速9.7%,预计全年完成营收19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保持全国前10名。

“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等高端应用领域。”陈杰表示,巨石成都将依托成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品牌优势。

具体而言,巨石成都将深化与本地汽车、电子等产业链的合作,打造玻璃纤维产业链和生态圈,拓宽产品的覆盖面和附加值;持续推进数字智造、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联合高校推进产品技术突破,提升技术壁垒。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