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新样本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遂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新样本

2025-06-25 17:0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召开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上,遂宁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蒋海斌就相关工作成果与未来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遂宁市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戮力同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扎实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逐步探索形成协同育人“遂宁方案”,为青少年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大智慧”谋划,多维立体“健机制”,夯实协同育人“基本点”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三个构建”,是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的根本。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作体系。2022年5月,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制发了《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关工委主任宋良勇在去年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上要求,将遂宁市创建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市教育局制发了“一个方案、两个支撑、三项机制、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的方案。射洪市委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写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考评体系。大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调研、督导“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20余场次。

全市职责明、责任清、措施实、落实好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见行见效。

构建“专责推动+协调联动”工作模式。市妇联牵头成立了“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大英县成立了“县校家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荣兴东辰学校成立了“学校家庭教育研究院”,配备了专职研究中心主任和心理教育老师,每周开办2次“家长学校”。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打造了“专家型”校长团队、“学者型”教师团队、“成长型”家庭团队、“服务型”关工团队,切实为教师“技能赋能”、为学生“心理赋能”、为家长“家教赋能。”

全市“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日臻完善。

构建“系统考核+综合评价”工作机制。遂宁市市直将26个部门纳入“校家社”协同育人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市直机关关工委采取“抓系统、系统抓”的工作模式,每年将9个联络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市教育局、河东新区探索实施综合评价工程,制定了“积分制”家长履责评价标准、协同育人“星级”评价体系,持续营造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浓厚氛围。

坚持“大手笔”推进,多元融合“强保障”,加固协同育人“支撑点”

谋划顶层设计,加强要素保障,做到“三个确保”,是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的关键。

确保协同育人“有队伍”。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专业化教师人才和高素质家长队伍。大英县、射洪市、蓬溪县、经开区、高新区通过“送培+请培+自培”“线上+线下”锻造本土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先后培育德育副校长、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五老宣讲员”、社区社会教育人才1100余名;通过“同心大讲堂”“云上家长学校”“家长家教课堂”等,累计培训家长20万余人次,有力地提升了家长的家教水平。

确保协同育人“有课程”。按照学段与模块互为交错、县级与校级互为补充、理论与体验互为依托、普遍性与特殊性互为结合的工作思路,市关工委创新开发了中小学生假期老少互动的双“十个一”活动、大英郪江外国语学校“136”校家协同德育模式、船山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50余门实践体验课程,切实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凝聚了育人合力。

确保协同育人“有载体”。各级十分注重协同育人的载体创新,有效地增强了育人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蓬溪县关工委组织60余人的“五老宣讲团”开展“七进”活动,将“中国红军第一村”的“红色讲义”带到学校、社区和乡村。射洪市培育打造了思政、法治、科技、健康、农耕等13个教育场馆,为中小学生开辟了内涵丰富的校外“第二课堂”。大英县建成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童伴之家、儿童之家等育人阵地110个,推动育人阵地“有名”“有实”更“有彩”。

2022年11月、2025年3月,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四川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清华、刘道平莅临遂宁市调研,均对遂宁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坚持“大力度”落实,多措并举“提质效”,筑牢协同育人“关键点”

对标对表、靶向施策、举措加力,做到“三个化”,是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的动力。

净化“育人环境”。射洪市全面推行“警校共育”模式,选派100余名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师生5万余人。安居区妇联为青少年提供紧急庇护3人次、法律援助219人次、心理康复89人次、社会救助36人次,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大英县在全县中小学建立“护学岗”,全覆盖配备“法治班主任”321名,并设置“法官信箱”。各县(市、区)教育、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12次;教育、宣传、市场监管、文广体旅等部门,联合开展“净网护苗”行动,清理有害出版物1600余册,为中小学生营造了清朗的成长环境。

深化“育人活动”。市教育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发《洒向心田的光》《成长导航》等校本教材40余套;组织开展“全市心理健康优质课大赛”,推出《拆开生命的盲盒》等36节优秀课例,其中2节课例获省级二等奖。射洪市为141所中小学选派了116名医卫骨干担任健康副校长,补齐学校卫生健康短板,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健康素养。市妇联累计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100余场次,受益家长和青少年达10万人次。船山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红领巾系列活动60余场次、“遂心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活动195场次、文明城市建设主题班队课1500余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射洪市第一小学校设立“校家社”育人驿站,引入专业社工团队开展亲子沙盘游戏42场、心理辅导活动28次,帮助37个单亲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

亮化“育人特色”。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积极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协同育人工作,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4000余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资助贫困学生及残障儿童;积极助力全市25所农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工作,资助困难学生1000余人,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市教育局2024年发放各类学生救助资金1.24亿元,惠及学生18万人次。市妇联招募“爱心妈妈”5600余名,结对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家教指导等服务,帮扶农村困难留守学生10000余名,为外出务工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蓬溪县关工委为60余名失足青年提供电工、电商、种植等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农村“双带”青年培育,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农人”。大英县动员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捐资300万元成立了“助学奖教”专项资金、县农商行捐资390万元用于学校“食品安全”平台建设。荣兴东辰学校和国志双语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多元渠道,大力宣传科学育人做法,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育人的良好氛围。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结合“5.15”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晚会,宣传表扬了全市“智慧父母”“书香家庭”“家教楷模”等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遂宁市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中,通过谋篇布局构建机制、多元融合强化保障、多措并举提升质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遂宁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蒋海斌在推进会上强调,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任重道远。各级要不断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服务机制、联动机制和保障机制,打破各主体间的协作壁垒,实现多元主体的同心同向、有力有序,深入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在遂宁落地落实。

未来,遂宁市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青少年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在遂宁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供稿方:遂宁市关工委 刘顺祥)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