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急救技能于课堂 筑安全防线于未来——营山中学开展应急救护公益培训
为响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师生应急救护与自救互助能力,2025年6月16日,南充市营山县教育和体育局、营山县红十字会、四川省营山中学校、营山县博爱志愿者协会在营山中学联合举办“2025年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班”,全校高三毕业生及部分教职工参与此次培训。
开班仪式启新篇,多方领导寄厚望
开班仪式由营山中学安保处副主任李宗桓主持,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蔡发军、县教体局安全股陈鑫、营山中学工会主席李云中及博爱志愿者协会会长罗健英等领导出席。
李云中在讲话中强调:“生命至高无上,在意外伤害突发时,第一目击者的正确处置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他呼吁师生珍惜学习机会,不仅要自身掌握急救技能,更要成为急救知识的传播者,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蔡发军与陈鑫分别从红十字会职责与校园安全管理角度,阐述了培训的重要意义,要求参训人员以严谨态度对待学习,确保培训实效。
理论实操双驱动,急救技能入人心
上午9时至11时30分,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围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展开讲解,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授课老师通过模拟人演示操作流程,详细讲解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老师边示范边强调细节。学生们聚精会神观看,不少人拿出手机录制视频以便课后复习。
下午2时,创伤救护与意外伤害处理课程聚焦止血、包扎、固定等实用技能。“三角巾包扎时,要确保敷料覆盖伤口,打结位置需避开伤口和脊椎。”助教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高三7班学生张同学在练习头部包扎后表示:“以前觉得急救很复杂,面对突发情况也无能为力,如今掌握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核心技巧,不仅让我们在险情面前拥有主动施救的担当,更以‘第一目击者’的责任感重塑了对生命的认知。这份从怯于行动到敢于担当的转变,无疑将成为我们步入大学独立生活的重要保障,让青春在守护生命的实践中绽放更多价值。”
严格考核保质量,持证上岗护安全
下午3时30分,理论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内容涵盖红十字知识、急救原则等,80分以上为合格。从下午4时起,实操考核分为心肺复苏与创伤救护两部分,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急救流程。“按压位置正确,动作规范,考核通过!”听到考官确认,高三3班李同学长舒一口气。据悉,考核不合格者可获一次补考机会,最终合格人员将获得由省红十字会统一制作的救护员证书。
此次培训不仅让高三毕业生掌握了专业的应急救护技能,更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植于心。
作为四川省安全应急教育示范学校(2016年获评),营山中学于202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201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中学。营山中学创新开展“体验馆实训+课程教学+资质认证”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联合红十字会举办救护员培训班,累计超1000名师生通过考核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这一实践既有效提升了区域安全救护能力,更树立起“生命守护者”的公益教育品牌。
在营山县教育和体育局、营山县红十字会大力支持下,营山中学将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常态化,致力于培养应急救护人才,为急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供稿方:四川营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