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健康梦” 擘画发展新蓝图 设施完善、服务升级……古蔺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
历经一个多月搬迁,古蔺县人民医院老院区全面停诊,新院区正式运营。这是一场跨越81年的生命接力。从1944年建院时的青砖灰瓦,到2025年正式启用的新院区现代化医疗综合体,时间定格在4月26日上午。当最后一名患者完成平安转运,标志着老院区的历史使命圆满结束,也开启了新院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古蔺县域医疗中心,这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培训、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院区设床位1000张,强化了急诊、ICU诊疗力量,并通过精心布局设计,全面升级智慧化服务,打造高效协同的诊疗闭环体系,真正实现让患者“少跑腿、快就医”的现代化诊疗体验。
新面貌、新气象,新院区就医更便捷
古蔺县人民医院新址位于古蔺县城西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设有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14个,行政职能科室21个,已建市级重点专科8个。
走进门诊大厅,迎面是宽大的综合服务中心,挑高的大厅内宽敞明亮,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就医体验。
为缩短患者行走线路,新院区负一层至三层之间,利用电动扶梯配合直升电梯,串联各楼层功能区域,营造出服务完善、就诊便捷的“医疗街”,形成问询、就诊、缴费、检查不超过百米的“医疗动线”。
比如,位于门诊大厅右侧的放射科,在同一区域配置了X射线、CT、核磁等先进的检查设备,患者在同一层即可完成所有放射科检查项目;妇科、产科和超声科检查室也在同一楼层,距离约60米;最长的医疗动线是儿科到内镜中心,距离不超过100米……人性化的设计,精心的布局,让门诊、检查科室之间互不交叉,患者在“医疗街”上快速流动,实现便捷的就医体验。
门诊大厅,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优化流程,将“导医咨询”“业务办理”“爱心服务”等融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了患者在各个点位之间来回奔波。繁忙时段会增派人手,以缩短病人挂号、缴费、取药的等候时间。为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等待,医院还会提前发布科室排班信息……
“新院区的就诊环境宽敞明亮,指引更清晰,挂号、就诊、检查都在同一栋楼解决,比以前的老医院更方便、更快捷了。”带孩子前来就诊的陈女士感慨,新院区的设计布局更显人文关怀,就医体验感非常好。
为提升院区的便民服务效能,智能化服务设施的应用也是医院门诊“前沿阵地”的一大亮点,让患者随处都能感受到贴心的人文关怀。
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以及各诊区,配置了22台自助服务机,方便群众挂号、缴费及查询检验检查项目、药品价格。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关注古蔺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处方二维码或院内自助服务机完成挂号及缴费,减少排队时间。同时,医院各门诊科室候诊区还采用开放式设计,配备舒适座椅与叫号显示屏,缓解患者候诊时的焦虑情绪。候诊流程参照银行“取号”方式,智能叫号系统让患者坐等喊号,不用再站着排队,院内医疗设施提档升级,院外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新医院启用了,不仅环境美了,条件好了,就连患者入院停车也方便多了。”彰德街道三道水村的胡先生带着老父亲体验一回新医院就医的方便快捷,忍不住赞叹“我们县医院也有大医院的范儿了!”
新设备、新体验,新院区服务更贴心
古蔺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由门诊楼、内科住院楼、外科住院楼、第二住院楼以及行政综合楼组成。与老院区相比,不仅增加了病房、床位,还完善了门诊科室设置,新设全科医学科门诊、临床营养门诊、早孕门诊等3个专科门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院区完成整体搬迁后,引进了系列尖端医疗设备,构建县域先进诊疗平台。在原有血管造影系统、核磁共振、64排CT等高端设备的基础上,重点引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西门子Multix全身DR、联影40排定位CT与体检CT、进口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等高端前沿设备,形成覆盖精准放射治疗、微创腔镜手术、多模态影像诊断的完整技术体系。
新设备加持,新院区肿瘤患者可就近接受精准调强放疗,毫米级精度定位,让肿瘤无处遁形,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健康组织;脊柱侧弯青少年通过全脊柱DR拼接技术,可获得精准影像诊断,避免多次曝光与图像错位;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通过40排CT,可快速完成冠脉钙化积分筛查,早期干预预防猝死风险;外科手术患者受益于电外科工作站带来的微创术式,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这套智能化设备矩阵,不仅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更推动县域医疗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跨越,让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健康红利。
“原来老医院地方小、设备也不够,消化道肿瘤查出来了,也要到大城市就医。”消化道肿瘤患者王先生感叹,新医院的环境、设备更新后,像我这种病的治疗就可以“足不出县”了。
新院区内镜中心,不仅“硬件”提升了,“软件”也有了质的变化。中心主任曾栗介绍,新院区完善了手术示教系统,每次请上级医院专家来做手术时,都可以将手术过程通过视频画面,真实细致地呈现,以帮助科室医生学习运用新技术。
硬件设施助力,不仅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住院条件。
新院区5楼到13楼是内外科住院楼。精心设计的病房内,自然采光与通风良好,确保了患者能够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接受诊疗。独立卫浴、无线网络、呼叫系统、中央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患者能够安心、舒心地接受治疗。
康复医学科是新院区的亮点之一。科室面积比老院区扩大近7倍,划分为住院病区和康复治疗区。“新院区康复医学科实现了设备、空间与功能的全面革新。”康复医学科主任李虹燕介绍,科室不仅专注于中医康复,还通过引进减重步行训练器、SET悬吊训练床、全身中药熏蒸床等仪器设备,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康复治疗。
新征程、新目标,新院区擘画新蓝图
作为古蔺县域医疗中心,新院区的建成投用,除了为辖区内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可及的医疗服务,还将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从医联体协作、医共体建设、新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深化医联体协作,要构建优质资源下沉新格局。古蔺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帆介绍,医院要修订双向转诊制度,保障“基层首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机制。要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实现管理、技术、人才“三平移”。要依托下派专家,填补服务空白。派骨干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覆盖医、技、护、药及行政管理全领域。
推进医共体建设,要打造县域分级诊疗新体系。杨帆表示,医院将通过成立医共体党委,优化“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中心架构,建立包保责任体系。要派骨干医师常驻分院,建成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协助开相关手术,提升基层首诊率比例。要通过远程影像会诊、为基层患者节省就医成本,全面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格局。
提及新院区未来的发展,杨帆表示,将重点打造“三中心三平台”即(日间手术中心、内镜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肿瘤综合诊疗平台、孕产幼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开通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便民服务,让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至6.5天;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急救中心,8个市级重点专科;实施“重点专科三级跃升工程”,争创2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专科,建设泸州市首个县域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人才是医院实现长足发展的根基。杨帆表示,2025年,古蔺县人民医院将通过签约硕士生、规培生等途径,填补儿科、皮肤科紧缺岗位。引进华西医院等专家,开展门诊带教、手术指导。选派骨干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构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学科带头人”培养链条。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奖励开展新技术团队。与西南医科大学共建临床教学基地,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古蔺县人民医院将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医院为目标,蹄疾步稳地开启新征程,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