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民生温度”书写“治理答卷”——四川南充嘉陵烟火巷陌里的城市新貌
嘉陵区满乐街临时摆摊点
傍晚6点的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夕阳还散发着金色的余晖,位于乐鹏路路口的临时摆摊点已热闹起来。数十个蓝白相间的统一摊车整齐排列,摊主们正忙着将新鲜的食材摆上操作台。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穿梭其间,一边帮助摊主们调整摊车角度,整理物品,一边又关心地询问着近来的经营状况。
临时摊位的出现,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温情转向,是烟火气和治理力之间的有效调和,更是“人情化治理+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以前总得推着三轮跟管理人员‘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不仅不用再担心违规停放,还可以免费使用摊位,为我们降低了不少成本。”经营卤菜摊的唐丽擦拭着崭新的“临时摊位证”,卡片上印着摊位编号和监管电话。她身后临时摊点的告示牌格外醒目,不仅标注了临时摊点贩卖的食品种类,还公示了摆摊须知和注意事项。附近上班的马先生在卤菜摊前扫码支付:“以前吃路边摊总担心卫生问题,现在统一管理,吃着放心。”摊车顶棚的金属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绘就一幅现代城市治理的温情画卷。
唐丽的摊位也成了周边居民每晚的微型社交场。下班的白领来买夫妻肺片,总要聊两句工作烦心事;遛弯的老伯称半斤酱牛肉,不忘分享养生心得。城市治理者或许未曾想到,这些方寸之间的善意流转,正在重塑着现代社区的邻里肌理。
临时摊位是城市对百姓烟火气的善意回应。对于摊贩而言,是一个低成本的谋生窗口;对于周边居民而言,则是出门就能买菜,散步就能顺路带点水果。嘉陵区正在将“一个摊区的温暖”变成“整座城市的温情”,让烟火气与文明味同行。这一过程中,城市管理者时刻努力平衡好城市秩序与百姓生计,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以前这条路早晚高峰堵得水泄不通,摊贩占道经营,地上菜叶、垃圾到处都是。规范后的摊点不仅让道路畅通了,地面也比之前干净多了。”家住乐鹏路附近的王阿姨指着如今整洁的街道感慨道。自从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便民临时摊位后,附近居民感受颇深:“现在摊位统一管理,买菜不用绕远路,下班顺路就能带新鲜菜回家。”
为了规范临时摊点秩序和解决摊贩生计问题,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玉河路、满乐街、学府路、春茶路等设置便民摊区18处、可容纳经营商贩500余家。“设置临时摊点不是简单划块地皮,而是要织张有温度的服务网。”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罗小红站在乐鹏路街角,看着唐丽帮买菜老人把卤味装进环保餐盒。
“临时摊点”的绿色标识在暮色里泛着柔光,像一片梧桐叶轻轻落在城市“胸口”。行政执法车缓缓驶过街角,记录着这幅市井长卷——没有驱赶的哨音,只有光芒映衬的笑脸,蒸腾着城市最本真的体温。
嘉陵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治理与文明发展之路,让城市在有序发展中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如今,320余张临时摊位证如同散落的星子,连缀成嘉陵的银河。当冰冷的规训化作温情的注视,当刻板的条文长出柔软的内核,那些曾在制度缝隙间流浪的烟火气,终将沉淀为城市文明最恒久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