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检先锋 | 姚立宏:铁律守正义 温情护民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遂检先锋 | 姚立宏:铁律守正义 温情护民心

2025-05-23 14:3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姚立宏,男,汉族,甘肃省静宁县人,2015年进入检察系统,202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遂宁大英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获评“遂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大英县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十年淬炼,从“内勤小白”到“刑检尖兵”

翻开他随身携带的泛黄笔记本,左边工整记录着“莫得事=没关系”“摆龙门阵=聊天”等四川方言,右边密密麻麻写着案件要点。这个西北青年初到四川时,曾因听不懂方言急得在讯问室直搓手。如今他操着带甘陕口音的“川普”,精准捕捉当事人每一声叹息背后的故事。

初入检察院的他担任内勤,白天,他是案件办理的“多面手”,协助处理刑事案件;深夜,他是笔耕不辍的“思考者”,撰写信息、调研和总结。正是这股较真劲儿,让他在十年间从整理文书的“小白”,蜕变为办理800余件刑事案件的行家里手。但他说:“数字从来不是成绩单,老百姓的安心才是。”

法理民情间,架起“暖心桥梁”

2023年“4·10”寻衅滋事案,让他把司法温度刻进了村民心里。

某建筑公司施工期间,某村部分村民被不法分子挑唆,以青苗补偿未到位为由,多次围堵工地、索要赔偿,导致项目停工,企业被迫支付“青苗补偿费”。姚立宏接手案件后,没有简单就案办案,而是察觉到了背后更深层的民生之困。

提审时,一位涉案老人的话让他心头一震:“我们不是刁民,安置房到现在都还没兑现,我们连个窝都没有!”这让他意识到,单纯追究法律责任只会让矛盾激化。此后,他白天走访村民核实诉求,夜晚研读拆迁政策,发现安置房建设确因历史遗留问题搁置。

在处理案件时,他耐心向涉案人员释法说理:“合理诉求要依法表达,暴力维权只会让有理变无理。”法庭上,他不仅为涉案人员提出缓刑建议,还化身“协调员”,一次次往党委政府跑,推动千余套安置房分配方案落地。如今,曾经的“闹事村民”成了他的“法律粉丝”,遇到事儿就给“姚老师”打电话。

司法有温度,照亮“破碎的家”

“不逮捕是不是就放人了?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深夜,12309检察服务中心大厅,一位母亲正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红着眼眶激动地说道。前不久的一场车祸刚带走了她的丈夫,而检察机关对肇事司机作出不批捕决定的消息,冲击着这位柔弱母亲最后的理智防线。

“不批捕不是不追责,而是给案件留个缓冲期。”面对情绪崩溃的母亲,姚立宏耐心安抚情绪,并详细解释道:“检察机关作出不批捕决定,是根据案情采取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并不会影响其后续的定罪量刑。公安机关将继续侦查补充证据,待案件事实全部查清后,该移送起诉的还是会依法移送起诉,法院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决。并且,我们也会积极协调,让肇事者尽快筹措资金,尽量弥补你们的损失。”当肇事司机的43.2万元赔偿金交付时,母亲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但这次,是感动与宽慰的泪水。

“司法不仅要追求公正,更要传递温暖,我们要尽全力帮这个家庭度过难关。”案子虽然办结,但他并未止步,考虑到家属陷入困境,他主动移送司法救助线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她们申请到司法救助金。当带着司法温暖的救助款送到家中时,这个曾因变故而破碎的家庭也迎来了生活的希望和转机。

他的工作日志扉页写着“现场勘查必到、关键证据必核、矛盾化解必访”的办案铁律。他常对团队说:“办案不能只盯着卷宗,要看到背后的民生冷暖。”这些年,他带领团队走遍辖区乡镇,在田间地头宣讲法律,在社区街道化解纠纷。这盏常亮至深夜的检察明灯,仍在续写着更多温暖故事......(供稿方:大英县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