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聚焦手机成瘾 重塑家庭亲子关系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聚焦手机成瘾 重塑家庭亲子关系

2025-05-23 14:39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9日,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启动“同改变共成长”系列家长课堂,首场讲座以《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为主题,吸引了近20名家长参与,旨在通过科学普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知识,引导家长改善家庭互动模式,从根源上缓解手机成瘾问题,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

多科协作践行家庭系统治疗理

首场讲座深度融合心理学与儿少精神医学的专业视角,心理治疗师何天宝从家庭治疗的系统观出发,结合临床案例,剖析青少年手机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儿少精神科医生则从神经发育角度解读成瘾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这种“心理-生理”双维度的干预模式,体现了家庭治疗中“多系统联动”的核心思想。

冰山理论揭示成瘾本质:需求缺失是核心

讲座通过“手机上瘾的冰山理论”指出,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的表象下,潜藏着自主、胜任、归属三大心理需求的现实缺失。主讲人援引典型案例:一名因无法完成学业压力而辍学的王同学,正是由于学习胜任感缺失、亲子沟通管道堵塞、自主管理能力不足,最终转向虚拟世界寻求补偿。专家强调:“家庭治疗不是单纯纠正行为,而是帮助家长成为孩子需求的‘探测器’。”

科学干预四步走重构家庭互动模式

针对手机成瘾的预防与应对,课堂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是环境重塑,划分家庭“学习专区”,物理隔离手机干扰源;二是需求补偿,通过多元化休闲活动满足青少年社交、成就感等需求;三是正向激励,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建立“学习-娱乐”良性循环;四是关系修复,从“纠错者”转变为“同盟者”,采用“积极关注”对话框架。

现场演示的亲子沟通模板引发家长共鸣,“爸爸妈妈相信你是有潜力的孩子,我们可以一起规划手机使用时间”的肯定式表达,替代了传统的指责性沟通。

家长实践手册发布推动治疗教育落地

活动同步发放《家庭手机管理实践指南》,包含“三阶段观察记录表”“需求评估清单”等工具。

“改善亲子关系需要量化观察和持续记录,家长每日15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数据将作为后续干预的重要参考。”儿少精神科主任孙跃华指出,系列课堂后续将设置家长互助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家庭沙盘等体验式学习深化治疗教育效果。

践行“和孩子并肩作战”承诺

“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非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讲座结尾的共勉宣言道出家庭治疗教育观的精髓。

“当家长成为‘家庭生态园丁’,改变自然会生长。”据悉,系列课堂将持续全年,通过科学干预让家庭治疗观从理论走向生活现场。(供稿: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何天宝 谢佳)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