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蓬安:农产品从田间进车间上“云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南充蓬安:农产品从田间进车间上“云端”

2025-05-23 14:37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蓬安县锦屏镇中坝社区蔬菜种植基地,菜农在采收萝卜(资料图)。周亮摄

南充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周亮摄

直播间内,主播正热情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周亮摄

“手机叮咚一响,就知道今年的菜籽又卖出好价钱。”近日,四川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小板桥村村民唐大富指着高标准农田里正在作业的收割机笑道。他家的8亩“巴掌田”经过改造后,今年油菜籽产量首次突破3000斤。油菜籽被运到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现代化榨油车间后,经过48小时精加工,带着电子溯源码的菜籽油便通过冷链物流发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大超市。

这是蓬安县全域推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行动中的一幕。近年来,蓬安县通过标准化生产筑牢品质根基、集群化加工提升价值链、全渠道营销拓宽市场半径,促使蓬安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云端”的全链条升级。

标准化生产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提升

5月的巨龙镇羊角嘴村,连片稻田泛起新绿,插秧机正精准作业。

“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今年我们村尝试集中育秧,能栽1000余亩水稻。”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喜全说,通过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及“订单农业”经营方式,该村建立了从良种选育到技术服务,再到水稻收割、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

在锦屏镇中坝社区蔬菜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蓬安县冬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冬春表示,该基地的萝卜不仅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还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出口日本的青首萝卜要求直径达到6.5至8厘米、长度26.5至30厘米。坚持‘卡尺种菜’,才能赢得国际市场。”黄冬春说。

近年来,蓬安县着力培优育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加强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该县还开展土壤、病虫害、农药残留等的监测工作,加强对农产品“选种—种养—加工—流通—销售”全环节跟踪,规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流程,做好供应记录,及时跟踪售后信息,完善售后服务,充分保障农副产品的整体质量。

以中坝萝卜、蜀安香菜籽油、石孔贡米、锦橙100号、佳美果汁、河舒豆腐等品牌为依托,蓬安县开发“精、优、特”农副产品,做大做响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链条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加、销”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0户以上。

智能化加工从“产地”到“园区”的价值提升

近年来,蓬安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聚焦粮油、果蔬、生猪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条。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该县加速建设百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目前,已引进双胞胎饲料、旺达饲料、华全福食品、常丰粮油等24家规上企业。

在南充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柑橘经过清洗、榨汁、杀菌等工序,变身为一瓶瓶零添加冷鲜果汁,远销海内外。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鲜果每吨卖4000元,加工成果汁后产值翻倍。”

据悉,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市场订单拓展等方面全面发力,实现了产销两旺。接下来,公司将不断更新设备、升级技术,打造西瓜汁生产线,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在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榨油车间,浓浓菜油香味扑鼻而来,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原料筛选、油料炒制、物理压榨等工序后,一粒粒油菜籽“变身”一桶桶食用油。

偌大的榨油车间只有2名操作人员,全程智能化,不仅节省人力,更提高产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条生产线于2024年建成,提高了油菜籽精深加工能力。”

“蓬安推广种植的油菜品种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单产水平高。公司使用的菜籽油原料大部分来自本地,极大地保障了菜籽油的品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原料有了保障,产品就能实现提质增效。该公司在蓬安多个乡镇建立了绿色有机菜籽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聚焦粮油、果蔬、生猪三大优势产业,蓬安构建起‘农产品初加工在产地、精深加工在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到年底,建成百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实现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80%以上。

近年来,蓬安县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合理利用零散地块,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每年拓展农产品加工园区300亩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以上,同步发展优质蚕桑、中药材、油脂、肉制品、泡菜等加工业,初步建成川东北重要农产品加工园区。

全渠道营销从“线下”到“线上”的立体销售

5月19日清晨,位于蓬安县凤凰大道中段的中农联·国际农贸城已是人声鼎沸。据悉,蓬安县依托中农联·国际农贸城,构建起覆盖冷链、仓储、加工、电商的一体化物流网络,实现农产品48小时内直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出口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近年来,蓬安县坚持实体销售与电商销售协调发展,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开拓市场;强化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能力,为农村电商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排行靠前激励机制,提高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比例。

“家人们看好了!这是用蓬安本地双低油菜籽低温压榨的菜籽油,绿色认证、零添加,煎炸炒拌样样香!”5月20日,南充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助农直播间内,主播陈萱正热情推介当地农特产品。短短1个小时,直播间涌入超万人次,成交订单破1000余单,蜀安香菜籽油、石孔贡米等产品成为爆款。

连日来,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种植大户蔡朝阳的枇杷园内,满树的枇杷一片金黄,颗颗饱满圆润。工人们穿梭在果树间,手中的篮子很快就装满了新鲜采摘的果实。

“今年的气候给力,加上标准化管护,枇杷迎来了大丰收。”蔡朝阳说,枇杷丰收,吸引了省内外的水果收购商纷至沓来。

在果园旁的打包点,工人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对新鲜采摘的枇杷进行选果、打包、称重、装车等操作。这些承载着果农希望的枇杷,即将运往陕西、河南、云南、甘肃等地,为消费者送去初夏的甜蜜。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新园乡探索创新销售模式,邀请了徐家镇月光坪村的助农直播团队走进果园,向网友推介新园乡的优质枇杷,分享果园的丰收喜悦。一颗颗金黄的枇杷通过“云端”,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近年来,蓬安县全域推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村邮站、快递综合服务站、供销社等多站合一、服务共享,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发展网络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探索大宗农产品远程交易新模式,扩大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加强与电商等线上平台的合作,发挥线上销售和线下配送的资源优势,让更多蓬安优质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走向全国餐桌。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