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耕礼邂逅智慧农业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开启“古今对话”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春耕礼邂逅智慧农业 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开启“古今对话”

2025-05-20 16:38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青铜时代的春耕礼俗跨越千年时光,与现代科技赋能的智慧农业相遇,会迸发出怎样奇妙的教育火花?近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农业课堂。

清晨的校园,一场复刻古代春耕仪式的活动拉开帷幕。校长莫霞致辞,强调农耕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点燃了在场师生对此次活动的期待。随着古朴庄重的礼乐声响起,象征传统农耕的锄头与嫩绿秧苗,被郑重交到学生代表手中。金属农具的厚重质感与新生秧苗的蓬勃生机相互碰撞,激荡出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德育处张老师化身“节气魔法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将二十四节气等千年农耕智慧,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密码,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顺应自然、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化身“小神农”,走进校园农耕实践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拿起锄头、铁锹等传统农具,认真学习翻土、松土、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一垄垄土地在孩子们的努力下焕发新生,一颗颗秧苗被小心埋入土壤。“原来翻土这么累,农民伯伯真的太辛苦了!”一位学生擦着额头的汗水感叹道。在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础农耕技能,更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汗水中读懂生命成长的不易与顽强。

在传统农耕实践热火朝天开展的同时,学校科技种植大棚内,一场“未来农场”体验课也同步进行。无土栽培架、自动灌溉装置等现代科技设备,为学生们展现出农业发展的崭新图景。现代农业科技专家通过现场演示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无土栽培技术——这种利用营养液替代天然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养分的种植方式,具有节水省肥、病虫害少、生长周期短等显著优势。学生们亲手操作设备,参与水培蔬菜的种植过程,直观感受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变革。“原来不用泥土也能种出蔬菜,太神奇了!”新奇的种植体验让学生们惊叹不已,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农业科技的种子。

此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学校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的生动尝试。通过让学生在传统农耕中传承文化根脉,在智慧农业里触摸未来方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多元劳动教育形式,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

(供稿方: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学校 张红丽)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